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8|回复: 1

火红的世界·中央苏区武平 | 永平:中央苏区东南屏障

[复制链接]

93

主题

0

回帖

140

积分

下士

发表于 2023-6-13 12: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Reserved来自: Reserved
w3.jpg

w4.jpg
编者按


武平县, 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县份之一,在进行苏区建设、发展、巩固,推动土地革命斗争深入开展以及保卫中央苏区的过程中,作出了极大贡献和牺牲。这里是刘亚楼上将、林伟少将、罗斌少将、蓝文兆少将、廖步云少将五位开国将军的出生地,这里是中央苏区福建党政军机关最后的战斗地,这里是中央苏区东南屏障,这里是苏区县级政权典范……1932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武北考察,高度评价:“这里真是一片火红的世界!”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优良传统,激励担当作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中共武平县委、龙岩市融媒体中心特别组织“火红的世界·中央苏区武平”大型系列宣传报道活动,深入挖掘整理武平的革命事迹,提炼总结“火红的世界”武平苏区精神内涵,展现武平今天的风采面貌,把武平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永平镇。

w6.jpg
中央苏区武平永平篇
w7.jpg




火红的世界

中央苏区东南屏障
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武北地区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1933年以后,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为有着中央苏区“东南前哨”之称的永平镇,红军云集,军旗猎猎;永平人民踊跃参加红军,战斗在苏区最前线,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重大贡献,打造了钢铁一般的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9日,记者采访了武平县党史部门专家及永平镇有关人士。

w10.jpg

w11.jpg
东南前哨 开展系列土地革命活动
永平镇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数百年前的明朝时期即在此地设永平寨巡检司,以稳固周边治安环境。

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6月,红四军一部挺进永平,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在红军的帮助下,永平镇境内先后成立了永平区委、区苏和昭信区委、区苏,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同时成立了拥护红军委员会,组建了区苏警卫排、模范营、独立连,积极配合红军打击当地民团。

1932年2月,红十二军进驻武北,横扫反动势力。武北地方党组织领导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创建了武北革命根据地,同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根据地建设。在红军的帮助下,永平加强了党组织和乡苏政权建设,成立了帽村中心区委、区苏维埃政府,辖永平、孔下、帽村、中湍、瑞湖、钩坑、昭信七个乡苏,下设财务部、军事部、内务部、裁判部、土地部、文化教育科和宣传队,同时成立了拥护红军委员会,使全乡革命烈火日益旺盛,推动土地革命进入高潮。

1932年冬,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苏区。面临强敌攻势,为集中兵力,统一指挥,遵照上级指挥精神,武平、上杭两县独立团在武北小澜整编成立闽西工农红军独立第十师。独立十师成立后,在杭武边界和武北的帽村、恬头、中堡新湖、新化等地配合主力红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进攻苏区阴谋。


东南屏障 构建赣闽粤边防御体系
土地革命时期,作为毗邻粤东赣南的闽西,面对的主要敌人是广东军阀和漳州军阀,以及当地的反动民团。为了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国民党军连续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企图从军事和经济上扼杀中央苏区。

鉴于武平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便于中央苏区南部战线的军事指挥统一,1933年4月成立粤赣军区,其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移驻武平帽村,接替红十二军三十六师的驻防任务,负责会昌、武平、上杭河西的军事防务,要求其“游击武平附近平附之敌,并先从西北两面逼近武平而赤化之。如该敌向筠门岭会昌和瑞金进攻时,以灵动地予以打击或阻挠,以利基干兵团作战,并挺进破坏武平通下坝的交通,造成游击区域,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线。肃清武杭西北两面的团匪,恢复并巩固其政权”。

w13.jpg

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展览馆

1933年夏,随着闽西苏区东部的龙岩、永定、上杭等重要城镇纷纷沦陷,武北的军事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为巩固中央苏区南线,打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1933年8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部决定成立粤赣省。粤赣省党政机关驻地为会昌县文武坝。粤赣军区第一、二、三分区及其下属独立六、五、十团,分别驻于都、安远、武平一线。粤赣军区、粤赣省苏的成立,使闽粤赣边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防御整体。被誉为中央苏区“东南屏障”的核心区武平,日益发挥其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


鏖战武平 捍卫中央苏区东南前线
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处于中央苏区东南前线的武平苏区,依托复杂的地势,以巨大的牺牲,血战连年,拒广东军阀和武平民团于武北,保证了西北方向的政治中心瑞金、北面方向的经济中心长汀的战略安全。

1933年4月起,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与其直属独立团进驻帽村后,与其他红军部队密切配合,抗击国民党军与地方民团的进攻。先后战斗在武北帽村一带的红军主要有红十九军独立师3000余人,红四军一师约1000人,红二十三军及独立二师800多人,红一军团第三、四师2000人,红军学校教育连、红军独立第十团、二十二军第五团、工人师700余人;三分区直属独立十团1000多人,以及武平地方模范团及武北各区乡地方武装人员。一时间,作为拱卫“红都”瑞金的“东南屏障”的核心区武平,红军云集、军旗猎猎,军号嘹亮,他们于1933年4、5月间,先后于永平孔下、永平寨、风吹帽等地,开展伏击、驰援、奔袭等战斗,多次击溃广东军阀向武北苏区的进攻。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后,国民党粤军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部以11个师又1个旅,扼守武平、安远、赣县、上犹地区,独立师严应鱼旅驻武平岩前,配以梅县空军大队,对武平和粤赣军区驻地筠门岭形成一个大包围圈。

w15.jpg

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独立团驻地旧址

据有关史料记载,许卓原名许崇耆,1924年在广州入党,随后远渡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参加广州起义和百色起义,担任过红七军前委书记兼军政治委员。为保卫“红都”瑞金,1934年2月19日,红军总部作战局局长许卓率检查团前往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检查布防情况。3月4日,许卓一行到达分区驻地帽村,指导第五次反“围剿”工作部署。3月13日,许卓率检查团6人前往孔下,在返程途经永平枫树岭时,遭到钟绍葵便衣队和当地民团伏击,并全部壮烈牺牲。经请示周恩来副主席等领导后,千余军民在帽村方家祠前召开了追悼会,并将许卓等烈士葬于帽村。

w16.jpg

由陈丕显、杨成武、莫文骅题词的许卓烈士纪念碑

1934年3月21日,国民党陈济棠部和钟绍葵民团2000余人包围帽村,三分区军民奋起反击,由于敌众我寡,第三作战分区指战员220多人牺牲,周连长突围中被俘后因宁死不屈被斩首挖心示众,威胁当地群众不得参加红军。突围中,仅有肖锋等部分红军指战员乘夜色和暴雨之机突围。

面临强敌压境,1934年春,武平把当地党政军力量整合起来,在小澜成立战地委员会,后移驻店下等地。这一时期,武平重要城镇虽然被国民党军占领,但是广大农村仍在红军手中。主力红军撤离后,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转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永平这块红色土地上烽烟滚滚,英雄的人民与无数红军指战员经历了多次浴血奋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无数先烈用血肉之躯筑就的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将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专家观点

地处梁野山西北端的永平镇战略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时期即在此地设永平寨巡检司,以稳固周边治安环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3年4月,中央红军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司令部及所属独立十团进驻帽村,与当地武装紧密协作配合,并肩作战,构筑中央苏区东南区域战略防线,共同拱卫“红都”瑞金,从而有力地阻击和钳制了国民党粤军向中央苏区的进攻,以武平为核心的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成为保卫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当年的武平,红军云集、军旗猎猎,军号嘹亮,战斗不息,英雄的武平儿女积极参军参战,战斗在苏区最前线,为保卫中央苏区和策应主力红军长征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土地革命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遗存的众多革命旧址,犹如战地黄花,给我们强烈的视觉与灵魂震撼,我们依然能从中管窥那一段血与火的悲壮,领略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风范,感悟穿越历史、烛照未来的磅礴精神力量。

w17.jpg
永平镇一朵灵芝撑开“致富伞”
近年来武平县永平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灵芝产业,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如今,一幅由种植紫灵芝带来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卷,正在永平镇徐徐展开。

w18.jpg

仿生野生灵芝种植

永平镇田背村,全村535户2385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林多地少”的矛盾长期制约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新一届班子上任后,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依托本村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有机灵芝种植。

该村按“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村集体提供资金,合作社提供技术和加工销售,贫困户参与种植,分步推进以“农户(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培育”为一体的千亩有机灵芝种植基地。2019年该村投资2万袋灵芝菌棒的“试验田”,首批灵芝达到预期产量1500公斤,产值36万元,实现村财收入15万元。这增强了村党支部扩大种植面积的信心。2020年村党支部投资100万元,发展种植4万袋灵芝菌棒,种植面积达500亩,当年收获灵芝2500公斤。通过发展灵芝种植产业,该村近年每年村财增收近30万元,并带动10多户农民(含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3万元。

为持续抓好千亩灵芝种植基地建设,在永平镇党委、政府引导下,田背村党支部于2021年初与福建龙植生物科技公司合作,进行订单式销售,签约每年销售灵芝2250公斤,促进了灵芝产业生产与销售的有效衔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

w19.jpg

待售仿生野生灵芝产品

田背村紫灵芝产业发展取得成效后,永平镇党委逐步在各村推广,目前已经在梁山、孔厦、杭背、岗背、恬下、唐屋、昭信等村,发展种植林下仿野生紫灵芝1万余亩。围绕着产业发展中的菌种和销售两大难题,永平镇在杭背村引进了福建永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议由公司负责菌种制备、菌棒生产、林下栽培、产品加工、回收销售,同时与武平县2家灵芝深加工公司合作,确保销售渠道的畅通。同时通过农技知识培训、种植奖补政策,鼓励合作社、农户参与种植紫灵芝。“目前,永平镇已经培育了永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梁山杨盛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种植大户11户,林农325户,参与种植林下仿野生紫灵芝。灵芝产业已逐渐成为该镇振兴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镇党委书记饶红秀说。

w20.jpg

w21.jpg
记者手记
w22.jpg

推进“红色小镇”建设

书写绿色发展文章

六月芳菲,站在永平帽村静默的蓝天下,一条清澈的小河银波跃动、潺潺而下。90年,对于一条河流来说,只是须臾一瞬,而对于岸边的百姓来说,却已经发生沧桑巨变。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帽村,这是一块充满着英雄色彩的土地。在这片作为中央苏区东南屏障的土地上,曾经红军云集、军旗猎猎,军号嘹亮,烽烟滚滚。无数的红军指战员在此浴血奋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无数先辈用血肉之躯奠起的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将永远屹立在人民心中。

近年来,永平镇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以原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驻地红色旧址群为核心,策划了帽村“红都前哨”建设项目,重点实施了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独立团驻地旧址“竹苞松茂”主体修缮及核心区环境整治、司令部旧址“广庇颜欢”修缮、帽村中心区委区苏旧址修缮、革命烈士纪念设施集中迁建提升、中央苏区东南屏障展陈建设等项目。在做好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续写绿色发展,围绕发展生态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推进“红都前哨”项目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集红色研学体验、爱国主义教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品质红色历史文化旅游区。而今,永平人民正迈步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走在闪耀“红绿”色彩的乡村振兴之路上。


END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体记者:方玉材  通讯员:孙玲 钟茂富 刘勇汉 罗云花 赖炳生

编校:黄婷 黄达杨
审核:王尚华 谢津津监制:王仰华总监制:王传龙 高营光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w24.jpg

往期推荐

●@龙岩高考生,任何问题尽管“砸”来!龙岩一中副校长陈木孙老师做客直播间为您解答!

●5+1+3!这是一场收获满满的培训班!

●明确禁止→事关龙岩人的房子!

w25.jpg





让更多人知道
↓↓↓
「真诚赞赏」
长汀论坛最新手机客户端下载地址:http://app.fjctw.com//homePag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