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个最美小城-长汀与凤凰旅游有什么区别点?
中国2个最美小城-福建长汀与湖南凤凰旅游区别点:1、凤凰:古城区面积小,目前重点景区为“一江两岸”,有民族特色,古街区、古民居、古寺庙规模不如长汀大而多,城内古城墙不如长汀长,凤凰城区景点比较集中,古城区建筑色彩比较整齐协调,但城区好象没有名山旅游;
2、长汀:古城区面积更大,目前重点景区为古街区、红色景点、古民居、古寺庙多,城区有卧龙山、塔山、南屏山-朝斗岩等3座名山,但长汀城区景点比较分散,古城区建筑色彩比较不整齐协调,特别是长汀“一江两岸”景观工程应尽快实施建设形成。 长汀的关键是找对方向,方向错了一切都错了 凤凰投入大,长汀近几年没凤凰发展好 我想来长汀的旅游人还没有凤凰的一半啊,希望政府找好方向,加大投入,争取在来个小上海。 凤凰投入大,近几年没凤凰发展好 ,长汀啊! 大家少安毋躁,政府已经在做啦。5年后的长汀一定非常漂亮!一江两岸也一定比凤凰更有特色!拭目以待吧! 的确,长汀城区旅游资源其实在福建省也是出名的多,出名的深远!闽西就更别说了,但为什么做得不好?源于长汀城区旅游资源“多”,多得让领导无从下手。。。而周边县市可以靠一项景点(如古田会议旧址)就可以名扬天下。 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一江两岸”主景区工程规划建设有关建议方案——
关于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主景区“一江两岸”保护建设工作建议案
近期,龙岩市委书记张健深入长汀县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调研。就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张健指出,长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辉煌的历史和独具魅力的人文优势,文化底蕴深厚,是闽西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长汀经济的较好较快发展,使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张健强调,在目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围绕“名人、名楼、名殿、名祠、名街”等关键节点,主动作为,有重点、分阶段实施古城保护、维护等工作。尤其要把汀江作为长汀古城的历史之脉、文化之魂,做好城区“一江两岸”的保护和重点恢复。
根据张健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当前长汀县委关于在全县开展“先行先试,建好名城”建言献策活动的实际,本会自2008年6月中旬以来组织有关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对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开展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和论证。认识到在保护建设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总规划的框架内,首选历史文化名城主景区“一江两岸”保护建设着手起步运作,逐步辐射扩展、全面推进、整体保护建设长汀县历史文化名城。争取经过若干年努力,达到符合长汀历史文化名城实际,具有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上一定品位档次,人民群众满意的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目的。
现就历史文化名城主景区“一江两岸”保护建设问题,经长汀县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先以建议案形式向长汀县委、县政府报送。现将调研情况建议意见报告如下:
历史文化名城“一江两岸”,是指长汀城区从太平桥至车子关汀江河段及其两岸传统景观,它涵盖了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最为精华的主要景区,主要有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的汀州古城墙、古城门朝天门及城楼、古城门会川门(后称挹清门)、古城门五通门及城楼、古城门惠吉门(俗称水吉门)和富有门、汀江古代船运古码头、古寺庙天后宫、明清古街店头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主要商业街水东街、古桥梁泰安桥(俗称跳石桥)和五通桥、龙潭公园及名胜云骧阁,以构成“一江两岸”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为了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推动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现建议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一江两岸”保护建设工作方案。
一、总体构想
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一期以汀江西岸为主干,从天后宫妈祖广场开始,沿江南下至惠吉门、富有门的历史文化景观带。具体是从妈祖公园连接至龙潭公园至水东桥头,恢复重建会川门(后改称挹清门),从会川门连接至五通门城楼,恢复维修五通门至惠吉门、富有门古城墙。从惠吉门进入店头街,全面恢复店头街历史风貌。形成包括古城墙、古城楼、古寺庙、古码头、古街道、古桥梁在内的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景观。第二期进行以汀江东岸为主干,从太平桥开始,沿水东街河岸、江边市场河岸至五通桥的历史文化景观带。
二、主要工作方案
历史文化名城主景区“一江两岸”第一期保护、建设工作,重点抓好两个公园、两座桥梁、一条古街、一座城门、一段古城墙的维修建设。两个公园即妈祖公园和龙潭公园;两座桥梁即泰安桥(俗称跳石桥)和五通桥;一条古街即明清古街店头街;一座城门即会川门(后称挹清门);一段古城墙即从五通门至惠吉门、富有门这一段古城墙。第二期论证规划好太平桥至五通桥的汀江东岸保护、建设工作,逐步恢复与西岸相协调历史上曾有过的吊脚楼、码头、槌洗衣服场等古建筑。现将保护、建设工作方案分述如下:
(一)第一期保护、建设工作方案
1、关于两个公园建设
妈祖广场公园。在全面恢复汀州天后宫三面环水的历史景观同时,拆除天后宫对面民房(注:历史上就没有民房,现有的民房是民国后期及解放后所建),直至汀江边,兴建由牌楼、望江亭、妈祖石雕塑像及花圃绿地组成的妈祖公园,汀江边恢复古代汀江航运的东门古码头。妈祖公园的建成,将与天后宫相呼应,成为长汀名城的重要景观。
龙潭公园。以现有的龙潭公园为基础,进行大规模扩建。主要是拆除原长汀自来水公司办公楼(现已闲置)和外贸宿舍楼,同时搬迁部分居民住宅,拓宽沿江道路,显露东城墙与朝天门,同时进行绿化和美化,和现有的龙潭公园融为一体,成为长汀县城一块较大规模和上档次的公园。妈祖公园至龙潭公园之间由沿江通道连接(须拆除部分民房)。
2、关于泰安桥和五通桥的改造
将泰安桥和五通桥改造成廊桥(长汀称屋桥)。廊桥是极富长汀地方特色的桥梁建筑形式之一,长汀乡村廊桥的建筑极为普遍,现仍有许多至今完整保存,如策武当坑的永隆桥、宣成的长桥、中复村屋桥及桥下村屋桥等。历史上长汀县城的水东桥也是廊桥,考虑到现在主街道交通状况,建议将泰安桥和五通桥改造成廊桥,展示长汀屋桥的风格。泰安桥和五通桥廊桥改造完成后将与龙潭公园、古城墙及汀江东岸的吊脚楼建筑(拟第二期进行,先做好规划)浑然一体,可以大大增加历史文化名城一江两岸的观赏性。泰安桥和五通桥廊桥的建设可成立廊桥修建理事会,发动民间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
3、关于会川门(后称挹清门)的重建
重建会川门将解决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无城门之憾,对恢复历史景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北京重建的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会川门的重建必须与水东桥头汀州大酒店及王朝酒店的招标转让同时进行,做到统一风格、统一规划设计。兼顾规划设计好历史风貌的望江楼,整治修建好乌石巷景观不协调的建筑,使乌石巷、云骧阁片区与龙潭公园连接为一体的大景观。
4、关于古城墙的维修
从五通城楼至惠吉门、富有门,这段城墙的维修,最主要的工作是城墙上住户的搬迁安置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这段城墙上共有经批准建设和未经批准自行建造的私宅总计43户(建筑面积3465平方米)。必须对这些住户进行异地安置和补偿,根据城市建设需要,按《拆迁法》的有关规定来进行。在古城墙修复时,靠近城墙有碍城墙景观的可视建筑要整治包装修建。
5、关于明清古街店头街的改造
店头街是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最主要的商业街,从兆征路文庙对面开始至惠吉门到汀江码头,汀江船运、码头、古街及密集的商铺,构成一幅闽西山城的“清明上河图”,成为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最负盛名的古街。店头街的保护建设,县人大组织了专题调查,他们深入街道住户,进行细致的调研,作出了店头街维修改造的建议。由于店头街住房众多,必须立即着手进行逐户规划。店头街的保护改造采取政府投入和居民住户自行改造相结合的办法,政府主要进行道路、排水、线路地下埋设等建设,居民住户主要是按规划要求,完成自宅的改造。改造后的店头街为步行街。店头街的改造必须拆除长汀县建设银行等一些公共建筑,同时要考虑街内住户的交通疏散问题。
(二)第二期保护、建设工作方案
1、关于水东街沿河路(汀江东岸)保护建设
水东街是清末及民国时期长汀县城主要商业街。关于水东街的改造,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调研和规划。水东街是“一江两岸”的东岸,改造建设的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历史上的建筑风格,同时要与汀江西岸和泰安桥廊桥的风格相协调。目前应加紧进行汀江东岸的修建性详规工作。
2、关于江边市场汀江河岸保护建设
江边市场(原历史地名称半片街),沿汀江边为码头,槌洗衣服场,点缀着吊脚楼等,布局优美。建议论证规划好,改建成东西两岸协调的景观。可与水东街沿河路捆绑一块改造。这样“一江两岸”的保护和重点恢复基本完好。
(来源:政协长汀县委员会,2008年7月31日)
吴江滨委员代表龙岩市政协委员长汀活动小组2009年1月在政协龙岩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
以发展旅游业为抓手实现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开发与建设
长汀是一座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和自然馈赠给长汀众多的文化瑰宝和自然遗产,这是祖先留给我们最为珍贵的遗产,它属于过去、属于现在,更应该属于未来。保护和建设好名城,既是传承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长汀未来发展的时代选择。要实现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保护,并使名城效应转变成现实的经济价值,必须以发展名城旅游业为抓手,理由如下:
一、长汀是一座独具魅力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长汀是路易?艾黎称赞过的中国二个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她不但以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水秀丽、人杰地灵而名扬天下,更因她有唐宋古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这三位一体独特的历史地位而著称于世。古城内各景点上至唐宋遗迹,下到近代革命遗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的风景名胜、独具特色的民居、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俨然为游客讲述着一部汀州历史,用“游一座名城,读一部史书”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同时,长汀还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红军故乡、红军长征第一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客家菜之乡、一生要去的66个文化旅游大县之一等众多美誉,成为我们发展名城旅游业的根基和灵魂。
二、以发展旅游业为抓手是实现名城保护的有效保证
历史毕竟已成历史。毋庸讳言,守着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捧着“中国最美的小城”的金字招牌,长汀在名城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上的确实不尽人意,古城内大多数景点处在一种悬于高阁的境地,终年人迹罕至,冷冷清清。外地游客虽慕长汀大名,但因景点分散、体量不大、形式单一、缺少新奇等原因,使游客往往只把长汀作为中转站,而稍加停留,浏览而过,长久以来形成了“吃在长汀,睡在瑞金”的怪现象。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资源的价值不等于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不等于市场的价值,重要的是如何从资源的价值实现旅游、市场的价值。名城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历史,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旅游价值的体现而彰显,离开旅游开发谈名城保护是不现实的。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回顾,为保护而保护,不用与时俱进的观念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注入新的内涵,不拓展新的功能,不依托名城形象创造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是行不通的。过去因保护经费的不足,对名城往往局限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而使古城文物成为现代化都市中的“孤岛”。老城区一座座式样新潮的各式楼房拔地而起,白瓷砖墙面比比皆是,水泥平顶屋面随处可见。即便在店头街、南大街等传统街区,碉堡似的建筑也此起彼伏。凡此种种,使得长汀古城风貌和韵味正在逐渐淡化和消失,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寻求现代旅游开发的智力支撑,在旅游开发中汲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财力支持,使两者相得益彰、互惠互利、互生共存,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务之急。近年来,国内炙手可热的湖南凤凰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可谓典范。他们通过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从2000年来共投入3.3亿元保护资金,进行严格有效的保护与开发,使古城风貌得以再现,旅游品位得以提升,带动了旅游业迅猛发展。近5年来,凤凰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以年均74.2%、246.6%的速度增长,去年仅旅游收入、门票收入就分别达17亿元、1.26亿元。在短短几年间不仅收回投资成本,而且此后每年还有数以亿计的收入,真正实现了名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多赢格局。
三、比较凤凰,发展长汀名城旅游是现实可行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凤凰齐名的长汀,能否在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上借鉴凤凰的成功经验,从而走出名城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我县的旅游资源与凤凰相比有很高的相似度,凤凰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资源,长汀基本均有,而且无论是在历史渊源、景区体量,还是在文化底蕴方面,长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尚且长汀还有其无法比拟的红色文化优势。
仅以当前凤凰最具有特色、最具优势,也被当作其旅游第一“看点”的沱江两岸的景观来比较。凤凰沱江:两岸景观主要依托2002年时尚留的十多间吊脚楼,进行大规模、大体量的修建改造为一幢幢的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吊脚楼群而形成。长汀汀江:正在实施的汀江绿水工程,无论是江面、水深及流量都超过沱江,届时可以行船。汀江原来所固有吊脚楼、廊桥虽已消失,但可以通过重建、改造来恢复。可以说,要打造类似沱江景观的汀江“一江两岸”景观,是完全可行的。
长汀已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与旅游客源大市场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毗邻,加上大陆与台湾“三通”后,这种区位优势就更为突出。一旦长汀的名城旅游品牌的打响,与我市范围内古田会议旧址、客家土楼、连城冠豸山等旅游资源连为一体,那么整个闽西的旅游资源就会显得内容更加丰富、体量更大、品位更高,十分有利于促成闽西旅游大市的形成。
四、找准突破口,率先启动 “一江两岸”主景区项目
旅游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眼球”经济,零散的、低层次、无特色的景观是难以吸引游客“眼球”的。试图单一地对某一历史街区进行修整、恢复风貌,以形成对旅游业的拉动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运作上也存在较大困难。想要对历史街区进行大规模修整,一方面,经济上一时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在古街区群众而言,他们往往想的是改变现状,拔高楼层。如果按“整旧如旧、修旧如故”的原则来修整,群众的抵触情绪大,最终可能会导致原始的文物变成了假文物,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文物损毁。这就决定了我们发展名城旅游,必须找准突破口,开发出能够引发游客兴趣、联想、回味的项目,集中突破,然后再以点带面,以线带片,实现全面发展、跨越发展。
这个突破口就是汀江“一江两岸”主景区项目。所谓“一江两岸”主景区,指是的汀江河长汀城区段及其两岸传统景观,它涵盖了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最为精华的主要景区,景区内有历史名城重要标志的汀州古城墙、古城门、古码头、古寺、古街、古桥及龙潭、云骧阁等名胜。可以这么说,假如长汀众多的旅游资源象一盘散落的珍珠,那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就是一根串珍珠的金线,而“一江两岸”的主景区项目就是这条项链中最为绚丽、引人的“坠子”。要培育长汀名城旅游的后发优势,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标新创意,着力打造好“一江两岸”主景区这个“坠子”。正如市委书记张健在长汀调研时所指出的,汀江作为长汀古城的历史之脉、文化之魂,城区“一江两岸”的保护和重点恢复尤其要重视做好。
当前,倾力打造主景区,就是利用“一江两岸”符合人们亲水敬水、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旅游心态,从“一江两岸”短缺的旅游要素入手,高标准、大手笔地进行修复改建,用来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的建筑设计手段和人文景观的组织达到保留或营造古城氛围的效果。如在沿江修建吊脚楼群,实施汀江“绿水工程”,恢复航运古码头、古航道、槌洗衣服场等,再现汀江百舸争流的景象,并在周边发展酒吧、餐饮、茶馆、咖啡屋、歌舞娱乐、垂钓等休闲度假项目,展示一种类似《清明上河图》式的古汀江两岸繁华的人文景象,造就“景中有文化,文化在景中”的旅游特色。同时,通过旅游线路的安排,力求用“一江两岸”将古城内景点串成一线,绕成一圈,以达到释放空置资源,延长停留天数,丰富旅游内涵的目的。由于该项目现已有一定的改建基础。西岸主要为古城墙,已修复大半;东岸从梅林大道至江边市场路段,大都为路面,建筑物较少,无需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有利于修建沿江吊脚楼群。据初步测算,整个项目只要运作得好,投入资金不大甚至还有盈余,可以缓解财政在旅游发展初期的投入压力,也不易触发与群众的矛盾,便于实施。
可以预见,如果把主景区这个“龙头”舞起来了,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大体量、有特色、有品位的两岸景观散发出的特殊吸引力,势必将吸引越来越多游客进入长汀,为我们逐步实现“从单个古迹旅游景点到古城整体旅游的转换、从以游览分散古迹联想到古城历史变成以游览古城风貌包容各历史景点的转换”的名城旅游目标奠定基础。同时,众多游客一旦进入历史街区,原历史街区的店铺、民居的商业价值必将大大地增加,老百姓如果从中获得了收益,对历史街区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也必将大大增强,必将促成“要我保护变我要保护”良好的氛围的形成。他们将更加自觉地按照政府规划的要求进行“整旧如旧”,而不是一提到改造,就象过去那样想改变原有历史街区的功能,要求加层加高。而长汀众多的古民居、古寺庙、古家庙、古会馆也势必吸引更多资金进来,反过来又将促进了名城的保护,最终实现保护名城的目的。
五、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把长汀名城旅游作为壮大我市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实行扶持政策和资金倾斜政策。如在资金扶持上,至少参照连城培田古民居的扶持标准。
2、建立集中统一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立足全市旅游“一盘棋”。建立集中统一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抓住大型节、庆等活动开展的契机,外“引”内“联”,市县联动,发挥我市旅游业对外一个形象的整体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招徕游客,扩大国内国际旅游客源,增强我市旅游业总体竞争实力。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对长汀名城旅游的高度重视,有市政府最近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的有力推动,只要我们把名城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看成是一个整体,坚持名城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发挥旅游业对名城保护的有利作用,通过3-5年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就长汀名城旅游的这一大优势、大潜力、大希望、大亮点、大支柱,最终把长汀建成中国,乃至世界富有特色的、与湖南凤凰相媲美的“中国最美的山城”,以一种更加开放、自由的姿态,拥抱着来自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
来源:http://www.longyan.gov.cn/rdzt/09lh/taya/200901/t20090109_76562.htm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