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本一线上“夹心层”如何填志愿,可参考七条建议
2011年福建本一线上“夹心层”(理科成绩在610分~630分、文科成绩在590分~610分)如何填志愿,可参考七条建议http://www.fjsen.com/c/2011-06/30/content_5031899.htm
2011年6月29日,记者接到一名福州文科考生电话,她考了600分,一直拿不定主意该填报什么志愿。她在电话中说:“晚报谈了刚过本一线考生如何填报志愿的问题,也给分数较高的考生填报志愿出过主意,能否也给我们这些高又不高、低又不低的‘夹心层’考生提供一些填报志愿建议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确实有一些理科成绩在610分~630分、文科成绩在590分~610分的考生,填报志愿有点犯难。在这里,记者综合一些专家的看法,结合自己的分析,给考生和家长一些参考建议。
建议一:
以进“211工程”名校
作为填报的第一原则
上面提到的分数段的考生,如果不挑地域,是有资格进入“211工程”名校的。
记者建议:四个志愿都应留给“211工程”名校。原因:一是越来越多单位将录用大学门坎调高到“非‘211’不要”;二是“211工程”名校名师多;三是“211工程”名校免试保研机会较多。
建议二:
第一志愿最好留给
部属老牌综合性大学
记者以为,因为政策原因,在所有“211工程”名校中,还是能分成上中下的。建议理科620分左右、文科610分左右的考生,去冲一冲因地域原因而录取分不是太高的教育部直属老牌名校。原因:一是这些名校不但是“211工程”名校,有些还是“985工程”名校;二是这些名校社会认同度与美誉度极高;三是这些名校院士较多;四是这些名校某些学科在国外很有名气。比如,提起兰州大学,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这是全国一流名校,只是地处西北而已,但一些省份省属的“211工程”学校,美誉度、认同度都比它低了不少。
记者建议:安排志愿时,部属“211工程”名校,应放在省属“211工程”名校之上,有可能的话尽量将一些部属综合性“211工程”名校放在志愿首位。
建设三:
进东部都市一般名校
不如到中西部老牌名校
记者发现,让不少考生和家长犯难的是,“夹心层”分数段的考生,如果要到上海,最多只能在上海理工大学之类的大学捡点“边角料”;如果想到北京,顶多只能在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之类的学校捡一些非热门专业,而到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则有可能进很有名气的综合性老牌大学,并能找到较好的专业。为此,不少家长一番思索后,主意还是难定。
记者建议:挑学校不要以地域论英雄,因为日后用人单位在招人时,不会因为你是北京高校毕业的,而对你高看一眼。考生还是要以学校的名气、实力以及所选专业的空间,作为挑选学校的基本标准。与其在京、沪、宁进一般名校一般专业,不如到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名校的好专业。
建议四:
文科生进综合性大学
比进理工类大学要好
记者发现,对北京、上海、南京情有独钟的福州考生,有的明明是文科考生,也非要往理工类大学挤。
记者建议:对文科生来说,最好进综合类大学。因为综合性大学,文科的硕士点、博士点通常比理工类大学多得多,且名师也多,成长的空间更大。福建的文科生,与其在北京、上海理工类学校谋一个座位,不如走进像兰州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
建议五:
专业第一地域第二
记者发现,一些这个分数段的考生想到北京、上海、南京等沿海名校就读,但专业没有多大选择空间,基本上要“听天由命”;而到中南、西北、西南名校,能去自己想去的专业,但却非理想的城市。
到底是专业重要还是地域重要?在一次咨询活动上,有位成绩进中南大学一定没问题的考生,对去不去中南大学左右为难,她父亲替她向招生老师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学校的菜是不是都放辣椒,二是学校能否做到天天有热水洗澡。她父亲说:“中南大学实力很强,就是区域不如上海、南京、杭州这些沿海城市。”
记者建议:两相比较,应以专业为先。因为即使是学校在最边陲之地,也不过就在此读4年书,4年假期扣除后,也就是在那里住36个月,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更何况这些边远地区大学的生活条件实际上很好,只是我们自己将它想成很落后。加之,今日中国交通较发达,即使到东北、西北,坐飞机也不过4个多小时。而专业呢,既是你实现理想与抱负的基础,又是你兴趣所在,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人生一大乐事。
建议六:
到教育重镇读本科
这一分数段的考生,只要不挑区域,是有资格到高校资源丰厚的教育重镇读本科的。除北京、上海外,还有几大教育重镇:
一是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医药大学等;
二是西安,集中了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
三是武汉,集中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名校,仅教育部直属名校就有7所;
四是合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名校;
五是天津,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名校;
六是长沙,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
在教育重镇,不但学生有很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很多部属重点大学采用的是“互认学分,互修学位”,比如,无论在天津大学还是在南开大学读书,都可以同时修两校课程,毕业时拿两校学位;武汉的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可互认学分互修学位。
记者建议:这个分数段的考生,应充分利用自己考分的优势,选择到教育重镇就读。到不了北京、上海、南京,就到武汉、西安、合肥、长沙、成都、沈阳等地就读。
建议七:
“211”名校有梯队
要安排好志愿次序
第一梯队: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西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第二梯队: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辽宁大学、郑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第三梯队:贵州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
第四梯队: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延边大学等。
记者建议: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在自己填报的四个志愿里,安排这些学校的座位。如果是填报教育部部属师范类院校免费师范专业,有些专业的录取分可能比这个分数段还要高出10分至15分。
(来源:福州晚报,记者:刘琳,2011-06-30) 学习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