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军在长汀旧址-汀州宝珠门、汀州府衙、汀州文庙、汀州福音医院
革命者来! ——南昌起义军入闽由汀州宝珠门进入长汀汀州城http://news.sina.com.cn/c/2007-06-05/024511957389s.shtml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响起第一枪后的一个多月,刚下过几场小雨,天气却依然炎热。福建西部小城长汀的居民惊奇地看着,一群外省口音的军人、工人扛着枪从宝珠门进入汀州城,他们略显疲惫却纪律严明,匆匆的脚步在泥泞的道路上发出“沙沙”声。
80年后,见过起义部队开进长汀的九旬老人邹子彬对往事已模糊,但有一条标语他一辈子忘不了———革命者来!
整整80年过去。从南昌城出发,本报记者沿着当年南昌起义军的行军路线,穿越江西瑞金、会昌,在6月1日到达当年起义军入闽的第一站:长汀,去寻找南昌起义军在这里留下的记忆。
“南昌起义军从南昌出发后,原定计划经临川、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寻邬,直入东江。”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年近七旬的康模生告诉记者,1927年8月31日,南昌起义军决定改变原定由寻邬南下的计划,改由长汀、上杭入东江。这是因为沿原路南下,敌方已在途中布下重兵堵截,而福建却是敌军兵力空虚之地,行军阻力较小。走长汀、上杭,顺鄞水下韩江,可用船只运送大批伤员和战利品(枪支5000支左右),而且长汀、上杭富饶,可以解决部队给养问题。于是,贺龙指挥的第二十军、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朱德指挥的第九军,大约有1万多人改向长汀进军。
9月4日至6日,周恩来率领着南昌起义军陆续抵达汀州。9月9日,第二十军先头部队离开长汀,前往上杭。直到9月14日,担任后卫的第二十五师才最后离开长汀。
起义军在汀州停留虽然只有短短1周多时间,却大力宣传革命宗旨、土地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帮助地方建立党组织,这为后来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并发展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讲述
见过起义军的“最后一人”
为试图找到当年的见证者,记者一行几乎跑遍了长汀城。“听老人讲,南昌起义军在文庙住过,城隍庙里也住了一部分,还有伤员就是在城内的福音医院治疗。”当地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告诉我们,80年前见过南昌起义军的人如今起码是90岁以上的高龄,而在历经战乱和岁月的沧桑后,这些见证者多已不在世,他们关于南昌起义军的记忆只有父辈留下的讲述和故事。
就在记者几乎要放弃寻找时,几名在长汀城隍庙里休息的老人,提供了这样的线索:城里有一名叫邹子彬的93岁老人,“他可能就是汀州城里最后见过起义军的人了。”老人带着记者在一个偏僻小巷的民居里找到邹子彬。在回忆许久后,邹子彬开口说道:“起义军最早进城时大概有一两千人,还有很多伤员躺在担架上被抬了进来,当时南昌起义的消息还没传到长汀,我们只觉得这支部队很特别……”
一支特别的部队
进了宝珠门
当时邹子彬还是一名13岁的学生,他已记不清南昌起义军进城的具体时间,但却对这支部队的模样记忆犹新。
“他们从宝珠门进城,有穿军装的,也有穿工人衣服的。”邹子彬回忆说,那时汀州城里几乎没有驻兵,南昌起义军没有经过战斗便顺利地进城,“不少人的军装都破了,上面还沾着血迹,可他们进城时的纪律却很好,排着整齐的队伍,看到我们就微笑地挥着手,还用外省话向我们问好,更没有抢老百姓的东西。”老人说,城里的居民安下心来,跑到街上看部队的人也越来越多。
部队进城后,“他们用石灰水在墙上写‘革命者来!’‘实行土地革命!’‘保护工农利益!’‘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等标语,还四处粘贴革命宣传的传单。”邹子彬说,当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街头巷尾,天天都有部队的政工人员拿着小红旗,站在小板凳上向过往群众讲演,号召大家参加革命,“虽然有些名词大家从来没听过,可他们讲的道理很明白,就是要打倒地主恶霸,让大家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听到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道理,街头听讲演的群众越聚越多,经过先头部队的宣传,此后陆续进城的南昌起义军得到老百姓的沿街欢迎,汀州城悄然发生着巨变。
郭沫若:
300年前我也是汀州人
随后,邹子彬见到了郭沫若。那是起义军在横岗岭汀州师范学校举行的政治报告会,“有上千人去听。”邹子彬记得,开会时第一个发言的是一名身穿军服的男子,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老乡们!三百年前我也是汀州人,这次回乡来就和大家谈谈心,讲讲形势。”这句话马上赢得在场所有人对起义军的亲切感。旁边有人告诉邹子彬,发言的就是中国的大文豪郭沫若。
会后,郭沫若被当地进步青年围住了,曾在北伐军任过宣传干事的毛钟鸣抢着问:“你是汀州哪里人?”“你看我像不像汀州人?”郭沫若反问道,“我的祖籍是汀州宁化石壁村,十代前还是住在宁化,是不是三百年前汀州人?”郭沫若一席话,使大家对他更觉亲近。
揭秘
起义军留下密写方法
在起义军即将离开时,周恩来派李立三、周肃清召开进步青年会议,决定组建中国共产党长汀特别支部,段奋夫选为特支书记。
当地老人们说,长汀特别支部成立的地点在一家叫“万兴昌”的盐铺里,如今这家盐铺已不见踪迹。多年前,康模生曾访问过特支的成员,他们回忆说,李立三、周肃清曾亲自教黄亚光书写秘密文件的方法,就是用一支新毛笔蘸浓汁米汤,书写在毛边纸上。等米汤干后,再用碘酒涂上,字就显示出来。从此,他们就用这些密写方法为党做了大量秘密工作。1929年,红四军首次入闽时,毛泽东、朱德的“红四军前委向福建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就是黄亚光用密写法写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中,然后寄给党中央的。
文庙门前杀贪官劣绅
王其森介绍说,在地下党员张赤男、段奋夫、王仰颜,进步青年罗化成、黄亚光、毛钟鸣等人配合下,起义军很快就摸清了汀州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的具体情况及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为深入开展打土豪、筹款,发动群众打下了基础。短短5天时间,起义军在汀州筹集到6万余元给养。
随后,起义军还在汀州文庙前召开群众大会,公审部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宣布镇压国民党防务局长段燮文、警察局长丘秀章、商会会长姜济民、劣绅赖朴先等四人。“当时就听到几声枪响,街上人喊杀劣绅了,大家都跑出去看。”邹子彬回忆说,“等我跑到文庙前,枪决已经执行完了,可好多人还聚在那里议论,都说是为汀州除了坏人。”
80年后当我们来到汀州文庙,古老建筑前早已是繁华的街市,谁能想到曾在这里发生过如此激荡的历史一幕。
(来源:海峡都市报,2007年06月05日;记者:侯希辰、肖春道;通讯员:江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