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 感受晨练
前不久,在同事的蹿逗下,说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于是每日清晨起来后便骑上自行车四处兜兜,算是锻炼吧。今儿个十里铺,明儿个七里桥,后天嘛来个南坑村,或者北上郑坊、七古。几天下来路不重复,也不至于视觉疲劳,就是有点远、有点累,似乎不大适合我这一身疾痛的人。在好友和医生的建议下,改成了绕飞机场(现在的腾飞工业区)一圈。或由南向东朝北往西绕回东南,或由东向西朝东北再回东南,不定向不限时,随性而来去。真是自由且自在,一身清爽。往复几十回合,颇感受益匪浅。少了些世事的繁郁与嘈杂,多了些神情的宽慰与怡然。从家门出来,骑上自行车拐过朝天门直奔江滨路,沿着龙陂河左岸缓缓北去,过红卫桥头,进入一条几乎看不见尽头的笔直林荫小道,阵阵香气扑面而来——小道两边的香樟郁郁葱葱。看着香樟还不高大,但在路旁生机盎然的绿地映衬下,挺直的树干,整齐的叶冠,有如一对对昂首挺立的哨兵。每次经过都使我有一种无以言喻的感动,汩汩暖流油然而生:我像是有幸漫步于共和国仪仗队之前,这是另一番的伟大与尊严;我又像是重回母亲的怀抱,这里到处是一片温馨与安宁啊!
一路北去,远远望去路上的人挺多,虽谈不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走近了甚至觉得有些稀稀拉拉的。小道的中段却有几处宽阔的绿茵地。或老年或后生——全是悠然自得的人们在绿地里边或摆头、或扭腰;或甩手、或踢腿;或屏声静气、或长歌伴舞;尽是些晨练爱好者。更有一处风景凉亭,几位老者簇和弄弦,提着二胡拉、抱着琵琶弹、横着三弦拨弄,几乎不依不靠地都是站立着,叮叮咚咚,依依呀呀。偶遇一两位不弄弦的好事者,凑上几句古老的汉剧啊,那情那景实在令我忍俊不禁。
大约二十分钟,过了林荫小道左拐,这里是另一番景象。气派的利郎体育用品工业园区和南祥针织工业园区之间有个小早市。虽说不上规模,人也不多,倒也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气象。
人近耳顺之年,常怀当年之事。遇到此场景,于是多了些感叹。
三十多年前的这里,到处一片荒凉之气。周边除了少许几块稀疏长着作物的农田,其他都是荒芜硬地。人们奔忙着疯狂地学大寨,多开垦出几块农田,也无法聊补无米之炊,不能解决温饱。再早些年之抗日战争时期,或许还有许多野马式战斗机,正在这里整装待命随时起飞,迎击来犯的日寇膏药飞机。听几位赶早市卖菜的老农说,这里正是飞机的起降点。当年他们还小,日寇飞机一来,人们四处躲藏,不少人成为冤魂。只有这里的飞机起飞迎击时,胆子大些的人才敢探头探脑地出来看看。美国飞机降落时,还有几架失去控制从这滑入了龙陂河呢。我问,“那当时的“飞机窝”(由筑起的两边土岗子中间形成“窝”的隐蔽飞机的地方)在哪儿呢?”老人沿西北向的水泥路指去,“就在那三角地带的背后山脚下。”我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前面约五百米处的三岔路口,只见路旁一排排厂房矗立,山脚下民房座座,炊烟袅袅,并不见我小时候在那儿玩过的“飞机窝”的任何痕迹。我一脸疑惑“没有啊。原来可有好多土岗子,土岗子上还有好多隐蔽飞机的大松树呢。”老人说,“砍了,土岗子也铲了。飞机坪都开发了,‘飞机窝’留着也没用。再说,现在都是和平年代,六十多年没打仗,不要也罢。”看着老人饱经风霜却又爽朗幸福的神情,我也被感染着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转眼看到急着上班的员工们,正在小食摊上紧赶慢赶地呼呼啦啦吃着早餐,旁边是园区的居民和晨练的人们在挑选着自己想买的菜蔬。我好奇,询问几位买菜的老太太:贵不贵啊。老太太们都回答:“贵啊”。又问:“贵还买啊?”答“买。农家菜,不污染!”,“这些菜,买着放心,吃得舒心”。看着一脸的豪爽之气,让我感到了如今人们生活的殷实底蕴;看着如此充满安康与祥和的生活气息的场景,又让我另一样地感动——真是时过境迁,天翻地覆啊!
沿着当年的荒凉地带,如今的新开发区一路向西骑去,这一带路的左边是厂房的宿舍区,右边是一家占地上千平方米的汽车销售店和根雕花艺店。由于时间尚早,都没开张。但从门面的装饰和透过大玻璃橱窗就可以看出其老板资金的雄厚及内饰装修的豪华程度。往前是一片喧闹的开阔地,周围是几个大工厂的宿舍区。再往前细看,开阔地原来是个农贸市场!叫卖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连成一片,无不充满着浓郁而和谐的生活气息。这种氛围让我很是享受。
这里不再荒凉。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厂房林立,民居簇新。人们不再需要为战事慌乱,不再需要为温饱而奔忙!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一句歌词——这里的人们爱和平,也热爱家乡……
是啊,和平多好。我沿北环路向东南回家了。 好感触,哈哈 写的很不错! 楼主这种生活方式,让人羡慕。什么时候有空了,也像楼主一样四处走走,记下游走感言。 楼主的的文笔流畅跟你学习了。 我也骑车一年,收获颇多! 好文、好活动、好心情 感谢好评,让我脸上有光。更加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回 张旭 的帖子
张旭:楼主这种生活方式,让人羡慕。什么时候有空了,也像楼主一样四处走走,记下游走感言。 (2012-08-09 09:58) images/back.gif谢谢褒扬。因为鄙人一身病痛,医生也经常无可奈何。只好自寻门路,或是久病成医。哈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