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创新为刀锋注入新灵魂 Moto Z评测
Moto能够推出Moto Z这样的模块化产品,正是因为其是在原有智能手机功能基础上的拓展,而非重塑,概念上虽没有Project Ara那么疯狂,但更容易转化成为真正让用户感受到“模块化”带来的实际享受,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很多智能手机在功能和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不失为一种更实际有效的创新方案。Moto Z的首发模块包括多种类型。由于智能手机体积的限制,其本身在功能上相比垂直化的设备显然有明显差距,比如镜头实现高倍光学变焦不容易、电池容量的提升与轻薄化的需求相悖等等,而Moto Z通过支持模块扩展突破了智能手机原有的这些界限。
外观环节:
联想将Moto Z的外观风格定位为致敬刀锋(Razr)系列的一款产品,硬朗的“薄”是其显著特点。Moto Z机身仅有5.2毫米,外观设计极其均衡简洁,采用美国铝业航空级硬铝金属中框、高标号不锈钢背板,保证了其在超薄的同时具有足够坚硬的机身防护。将Moto Z拿在手中的感觉一是均衡的薄很直观,二是从风格到设计上的硬朗感尤为明显。
Moto Z的高标号不锈钢背板
■ 采用美国铝业航空级硬铝金属中框
Moto Z取消了3.5毫米耳机插口的设计,转而通过Type-C接口连接转换头插入耳机,Moto Z原装附赠了该转接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单独购买的麻烦。
为了避免“死亡之握”,Moto Z将信号隔离带设计在了机身顶部和底部中间位置,保证正常握持时不会遮挡信号,或许有人也会质疑,横向玩网游时怎么办,对此,其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案,采用了智能闭环调谐天线技术,能够智能地检测用户对手机的握持并根据实时情况对信号进行调节。
■ 顶部信号带放在中间
此外,Moto Z具有内外纳米涂层,支持P2i防水溅。
Moto Z系列机型为了方形的指纹识别传感器在这儿留了不小的空间;除了指纹识别,指纹键还提供双击解锁和双击锁屏的功能。指纹键两侧还各有一对麦克风与红外动作传感器的组合,后者用来辅助第一代Moto X上就出现的Moto显示功能。
Moto Z能够做到5.2毫米极致超薄当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其取消了3.5毫米耳机接口,采用Type-C接口插入耳机,不过其官方配备的耳机并非Type-C形式,而是官方提供了一个3.5毫米转Type-C的转换线,任何3.5毫米耳机都可以通过该转换头插入。
智能模块:摩电摩音摩影摩眼
智能模块是Moto Z系列的灵魂,不同于LG G5那样需要连电池一起整个更换的模块,Moto Mods智能模块可以热插拔,并且像谷歌Project Ara一样利用强磁场吸附于Moto Z系列的机身上。当某个智能模块吸附于机身之上时,手机会给出震动和声音提醒来确认安装成功;安装诸如移动电源外壳这样的模块系统内也会显示充电信息。
Moto Z机身背部具有16个采用23K镀金的MotoMods的pin点,这几个pin点便是Moto Z和各类模块功能拓展的连接中介。强磁场吸附的不易脱落、不用拆电池的热插拔以及软件整合都为Moto Z的模块提供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再一次心动 – Moto Z上手I(外观篇)
拿着Moto Z,很自然地让我想起了摩托罗拉以前的两款经典产品:里程碑Milestone和刀锋Razr。首先在外观设计方面,它们都有着类似的风格:机身线条分明,硬朗,大气沉稳。而且这三台机器的推出,都在各自的时代里,给大家带来了颠覆与震撼。
Moto Z的整体设计,也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超现实华丽感以及先锋艺术表征。融入美式轻奢的许多元素:有文化感、有奢靡感,还不乏自在与情调。尤其是黑色版的机身背面,整体视觉效果非常丰满,色泽与质感随着角度变换而各有不同。波纹钢线条的加入,也使得Moto Z比其它金属材质的机器多了一分典雅大气。
Moto Z机身厚度虽然仅有5.19mm,虽然并未延续Moto X系列精巧的曲线后盖设计,但正常握持没有一丝割手的感觉,而且也不会有滑落的不安感受。极具质感的边框与金属背壳及前面板2.5D水滴屏幕的衔接也同样十分顺滑。虽然纤薄,手感却依然如此优秀,这一点是让我非常意外的。
聚集了摄像头、闪光灯、麦克风、四个红外线感应器、距离感应器和光线感应器,还有分别位于屏幕上方的集听筒与扬声器为一体的长条开孔,以及下方的正方形指纹模块和Logo,Moto Z的整个前面板显得异常“热闹”,尤其是白色面板更为明显。而黑色面板能起到一定的隐藏效果,让整体的视觉效果好一些。
Moto z的指纹识别:虽然官方并未告知准确的识别速度,只用了“Instantly”来形容,实际体验确实很快,识别率也不错,手上沾有少量水也可以解锁。熄屏手指轻触即可直接解锁进入系统界面,亮屏时轻触则熄屏,这个功能挺实用,也同时解放了电源键。
机身下方仅有一个USB Type-C这种被视为未来市场主流的接口。这种接口优势很明显,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强悍的电力传输以及双向数据传输等。最打动人心的特点就是正反两向随便插,彻底解决了“USB接口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未解之谜。至于缺点呢,当然也很明显,在Micro USB依旧占主导地位的如今,以亲身经历告诉你,想要完全放心地使用,最好多买几条数据线,以备不时之需。
机身下方仅有一个USB Type-C这种被视为未来市场主流的接口。这种接口优势很明显,更加纤薄的设计、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强悍的电力传输以及双向数据传输等。最打动人心的特点就是正反两向随便插,彻底解决了“USB接口永远插不准”的世界未解之谜。至于缺点呢,当然也很明显,在Micro USB依旧占主导地位的如今,以亲身经历告诉你,想要完全放心地使用,最好多买几条数据线,以备不时之需。 Moto Z的后盖则是最具话题性和吸引力的部分了!MotoZ采用的高强度波纹钢,除了高硬度起到防护作用之外,还可以与凸起的摄像头更牢固的配合并固定Moto Mods的磁力吸附。
外接丰富的Moto Mods功能模块便可通过后盖下方整齐排列了16个金属触点实现各种功能,已经亮相的有JBL SoundBoost音乐模块、Insta-Share Project投影模块、TUMI Power Pack电池模块和StyleShell时尚背壳等。看起来仅是一台手机,实际上却可以do anything. 变电脑,变投影仪,变键盘,变移动音响……这就是Moto Z!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