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童坊行[刘中华7200字童坊游记]
魅力童坊行河田中心学校 刘中华2017年6月21日—25日初稿于静心斋,7月2日—4日打印于店中 童坊,仙水塘可览碧池明镜,广福院可瞻南唐古迹,龙床寨可赏怪岩奇崖,彭坊村可谒千年紫薇……童坊,八闽绿色重镇,长汀矿物富区,汀东璀璨明珠,免检水泥福地……童坊,久闻风光旖旎,然虽毗邻河田,中年教研出差,方得前赏魅力…… 童坊,窥一校可断人文,观一村可辩景幽,探一亭可见沧桑,今日吾仅逛你一校一村一亭…… 童坊,台风袭闽之后,吾来矣……1、翰墨飘香特色校
丁酉仲夏(2017年),儿童节次日晨,得派遣令,予搭乘廖荣华副校之车前往童坊中心校,参与县课题研究开题活动。
七时启程,车自河田进芦竹、抵车寮、达刘源、过红中、穿迳背、折新桥,暴雨刚过,一路翠色逼眼,溪流浑浊。
车于新桥地界右折攀岭,旋即钻过1655米龟岭隧道,再左右迂回下山,穿梭田间屋舍。未几,八时半抵童坊中小。
登二楼阶梯教室集中,课题负责者兰天主任大发慈恩,言:教研改半天,下午自由游览童坊。此决正中吾意,遂听课《找规律》、《平移》等三课,授者皆女将。
课间赏其校书法廊厅,果然刮目悦心,为之特色震撼:有石刻古代书法名作——米芾《淡墨秋山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苏轼所书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钟繇小楷代表作《宣示表》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又有王献之小楷代表作《洛神赋玉版十三行》,其结字娟秀挺拔、顾盼多姿,盛名千秋;又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文笔力劲健,点划于瘦硬中,神采超然,而丰润饱满,挑笔出锋含蓄,略带隶意,典雅大方,法式严谨平正,章法宽松清晰,于方正中见险绝,开阔中蓄稳健,字体修长显扁,划末重收稳起,碑文高华浑朴,法度严森,点划横竖,万世之范,为欧阳率更晚年代表作,元代赵孟頫评其“清和秀健,古今一人”,明代赵涵于《石墨镌华》评其“正书第一”,陈继儒评其“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真乃:一厅可览历代书,三生难描古笔意。
长廊之内又有校风、学风碑刻,为集古代名书家范字而成。廊内各柱中为近年学子童稚之书作,细观诸作:或不脱稚意者;或沉稳熟稔者;或挥洒自如者;或行中见楷者;或见褚遂良笔意,或摹赵佶瘦金体;或宛柳公权爽利挺秀,骨力遒劲;或若颜真卿横轻竖重,雄强厚圆;笔法或行云流水、狂走龙蛇;或顾盼呼应、撇捺劲稳……诸作上方皆附书者小照、姓名、年级、届别,小书家多为少女,男儿稀见,可辩男女躁静之别。迈步廊后,左瞥墙悬四言文《赞汉字》,又有毕业生书法专栏展,右建小池,卵石砌围,水清鲤红,悠游浅底,池靠墙而建,贴墙以细竹竿横竖交叉,引绿藤攀附,过数月,定见绿壁盎然,满目葱郁,池中一硕石刻《曹全碑》集字“墨趣”,隶笔飘逸,如柳叶叠交。墙右又见“经典美文诵读”活动展示栏,栏内展一双胞姐妹张钰、张钡,眉目清秀,如一模所出,令予驻足良久。又见上任校长(现升调河田)刘荣璋为“诵读之星”颁奖照,刘校神情庄重、立身笔直,一如其沉稳人格,而捧奖之生定心生荣耀、志在高远。
回长廊返操场,右侧有花圃,中筑石坪数方,颜真卿书体——“正”字巨刻,右靠一横石书“清风正气”,又疑“气正风清”,落款“黎本武”正为此校写字特色办学灵魂人物,四字红艳稳正,娟秀挺拔,不愧名家手笔。
痴迷于校园浓厚“写字”氛围之中,竟忘操场无人——已续课矣。忙返教室,续听此校长林志崇讲座,末聆兰天主任总结,无非课题重要、运行筹划云云。
十二时,午餐于店,菜肴家常,遵规无酒。
2、梦幻梯田马罗村
【小引】:意大利有罗马,汀之东有马罗,初观“马罗”之号,皆误“罗马”同名,“罗马”之于“马罗”,犹贵妃之于西施,雍容之于淡雅,繁华之于幽静,高贵之于纯朴,中年之于童稚,明星之于村姑……
【正文】
午饭后,一马姓美女教师搭车返马罗之家,巧为导游,同车进发……
一路蜿蜒穿行,盘旋逶迤,闲聊俄顷,见道左有山体凿挖露石,马师言:此为童坊水泥厂取料处。
续行上山,勾回穿梭,路窄潮湿,廖校翼翼驱车,山腰左见一寺,不见门入、不知寺名。趋前下行三里,见路左一观景台,木栏铺筑,右侧立空心水泥模岩,红字行书“马罗梯田”,凭栏四眺,见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俯瞰,梯田层层叠叠,明镜般倒映天色,变幻神奇彩光,田中秧苗初植,点点簇簇,翠青排排,恰绒毛春草,齐齐软插于白镜之中,近左有六、七小丘,未及秧插,如白纸碎片,闪闪耀眼,萃白云于镜底,纳岚气于镜面,聚群峰之绿意,收朝霞之绚烂。对面山脚之田,如层层塔阶,似丝线绕指。扶栏思接千古:农人为生计依山垦荒,何其之辛?顿叹人工伟迹。憧憬秋收九月:青山缀拥层层香稻,宛铸漫谷黄金,妙曼画图,沟壑田埂曲折;平平仄仄,随处诗句行行。怎不引众游历摄影者欲览饱满,恣享动人丰姿?
马罗梯田,乃农耕先辈于青绿摇篮中安放之婴儿,蕴含几许希冀。众客于观景台侃笑静品,陶然互摄,有前同仁潘氏晓雪者,灰衣白裤,窈窕挺拔,风姿绰约,与吾同摄一照,左右依石,盈盈甜美。又拍“导游”小马,长脸皓齿,笑如茉莉,发扎黑漆马尾,耳架斯文双镜,旁一帅哥尴尬欲躲,左一粉包黄衣女回眸巧笑,语荡山间。
回首台后道右,窥一峰耸兀,雾罩云遮,飘飘渺渺,恍如仙山蓬莱,具山神之雄姿。
正迷情美景,踱步栏边,见前方烟云滚涌而来,立锁谷口。须臾即隐退而去,如魔师幻法,令人惊诧。而梯田之状,方圆大小,长短扁窄,迥异不同。言及小者,吾诉一笑:予村有民耕于梯田,默记田有十块,然临别一数,仅耕九块,反复再数,仍缺一丘,民惑难解,山寂无人,竟生惧心,无奈欲离之际,手捡斗笠,顿惊喜互交——斗笠盖一小丘!足见田块之微,渺至斗笠可遮。众闻皆笑,忍俊不禁。
右瞧细观,见一山丘之顶,竟亦有田,思水源何入?而见一竹搭隔道一田,引水如此,颇见匠心独运。
约半时,离观景台,乘车前行百米,得马罗村,临近入村道口,左置旅游宣传长栏,正中荟萃童坊美景,左为图文介绍,右绘线路导览。余近栏细视,见景分“梯田”、“瀑布”、“仙水塘”,依字观图,吾缩描诸景——
马罗梯田:位处童坊东十五里,邻连城北团,始垦唐末,完于清初,迄今千载,梯田自山脚盘绕山顶,小如螺大如塔,层层错落,高低叠垒,登高远眺,曲线条条,或平行或交叉,蜿蜒似春螺,披岚似云塔,美动心魄,撼人梦萦。万千田埂随势而走,如流水行云,潇洒柔畅,规模壮观磅礴,气势恢宏开阔,享誉“大地雕刻”。此血汗凿垦之田,映先民创业之志,融客家智慧之晶。梯田四季景异:春临水满田畴,如银链串挂山间;夏至佳禾吐穗,宛绿浪排排天泻;金秋黄稻沉甸,似金塔座顶玉宇;隆冬雪兆年丰,疑白玉环环接云。
以诗赞梯田之妙,则有:何处飞来仙境?看春泳青鳞,秋涌金波,不许俗尘山里驻;
此方即是桃源,当蓑遮雨岭,锄翻泥馥,且随岁月掌中流。
仙水塘:于童坊最高峰马罗岽顶,海拔千米藏碧玉,瑶池遗翠落云山。塘围七八峰,面积三亩许,小山抱月牙,塘水清见底,常年碧波漾,澈澈明如玉,深处仅一米,绿藻娃娃鱼。仙水塘,百姓静心之地,灵山圣洁之所,八仙指成青黛玉,养在深闺离烟火,雾锁巨岩千丈石,星沉山野一湖珠。仙水塘,祈您永蓄一方清澈,静护一处安宁。
马罗瀑布:于马罗村往连城二点三公里,即马罗一级电站处,落差百六十米,倾泻于山石之间,雄壮随性,自在飘逸,如一匹银色长绢,又似一幅飘荡纱帘,熠熠日照时,闪耀万缕丝棉,飞溅五彩珠玉,顽皮蹦跳,嬉笑追赶,如精灵奏歌,迸发童趣,倏忽躲闪水潭,不见影踪,恰淘气少年。而雨落之际,水雾迷蒙,云飘风荡,更添仙境之美,宛淑女村姑,羞涩遮纱,唯露明眸,多情流转,韵味十足。此刚柔并济之瀑,凡夫幸遇,怎不留恋?即若仙子,亦应徜徉。
睹图神往诸景,梯田已赏,然仙水塘、瀑布无伴同往,遗憾失之交臂。另于览图可知,来路之寺,名唤“灵山”。宣传栏前右有一砂石,形如狗首,土石崩松,倾斜欲倒。
续行,见岔路口,左见路碑,可知左行连城北团,道边长亭亭绿松,撑伞土坡,有顶天伟姿。
沿右村口入数步,右有新建亭筑,内置庞硕巨石,踩五阶木梯而入,窥石前为“马罗梯田首届农耕文化旅游节”宣传牌,旅游节为5月28日,刚过五日,亭壁悬感言板,满贴彩笺,书“大美马罗”、“马罗梯田,我爱你”云云。
返道前行,道左帐精巧竹篱笆,篱边白菊万朵,如天撒水仙,素雅清逸,摇曳风中,淡香弥漫。路下建别墅三两,琉璃蓝瓦,边衬高松数株,美观天然,宛见蟾宫。
一路前行,白菊连绵道旁,或三二或百十或千余,星星点点,团团簇簇,于绿草翠叶托出枝顶,鸡群觅食其间,怡然自足,右依接天峰峦,黑云激荡,有欲雨之态,然天毕慈佑,不施点滴。
又前行,见一涧溪于沟壑间飞流而下,潺潺涓涓,如白银泻流,溪边翠篁摇摇,涧顶农田植垄垄豆荚芋蔬,村道上下屋舍俨然,好一处世外幽境。而一雄鸡毛锦羽秀,俯视听流,入神如木。人言“呆若木鸡”,心如止水、忘情物外之况,正属红尘俗士待学之性!
行百米,左折一弯,一妇浣衣提桶而返,道右亦竹篱密编。仰视峰峦,又罩薄纱,如新疆美女之盖头,而峰腰之翠竹,嫩绿蔓延,攀岭过坡,欲上崖巅,有野火燎山之势,半山之下,梯田层层,唯见横线,低田方见密布青苗。
绕弯道回首高峰,恍见绿色列车吐烟前冲,呼啸天际。折道处,一株翠柏叶繁无枝,仅见粗杆接地,若一蘑菇头女郎,长颈细脖,旁视众生过往。
前趋数十步,右道旁有水声哗哗,似冰凌流泻,旁建洗衣池,生草长苔,弃用久矣!
再行,即至村部,白瓷砖楼,外挂三牌。此处村舍渐密,左有小店,内有妇女老妪,坐凳叙话,又见青年相围麻将,无视路人。道右高处屋坪,亦有妇孺幼女、古稀老汉,或坐或立,闲侃细聊,见吾行近,投眸以视,吾陡生一缕尴尬,拍一远照,便回目左路,循前行诸士之道,左折趋往。
行五步,左下有夹竹桃,风催侧倒,繁花洁白,与白菊呼应涧谷。道右杨梅密叶下,三母一公,四鸡静憩。前方,青苔布石,钻躲于杂树之下,有避危之羞。折道右下细识本真——石旁杂树之下,竟有土地小庙,香烛杂插,庙外数方沙坪,一黝石正对庙口,互传眸光。小庙于杂枝绿叶之下,宛好人雷锋戴帽。
小庙前方,见棕榈一株,笔直于田埂之旁,低洼水田处,有浅塘一方,白鸭悠游,偶见头钻淤泥,觅食摇尾。而田沟左右皆建屋舍,右矮房白墙间泥浆渗流,分隔四块,如落泪红烛。
返道续行,不见同行踪影,唯闻男女交语,时断时续。道左有野花几束,朵朵似金银花,紫白簇顶,一叶相托,如经花匠包饰。
回望高峰,此时不见峰顶,浓雾折斩半腰,更显空濛迷离。
又行数步,道左见一枯树干枝,如梅花鹿角,又似海底珊瑚,嶙峋分叉。再下行,左见千竿翠竹,密布山坡。道右见一黑牛身蹭泥壁,断为解痒之需,体逾千斤而止痒无门,唯以土蹭,顿感造物之憾,为牛可怜!
续行,人声反渐小,道愈泥泞,甚而荒窄难寻,更见垃圾成堆,蝇虫逐臭间飞,方辩此非前行之路,忙折返小庙边,询一村民,才知此右下有小径通谷底,遂踩径而下,果见人声杂嘈而近,众男女已返登而来,询谷底风光,言仅巨杉一棵为异。予独行石径而下,左见硕石旁卧,廖荣华兄指路说景,吾急行速下。
数十米,见谷底树木参天,浓荫滴翠,三棵高杉并如燃香,袅烟升天。路边有白斑硕石,如巨蟒伸首,似欲吐信。前数步回首,见蟒首之石与旁岩衔连,合成海龟,伏地产卵。
续下,见乱石沟壑,水停露底,一石黑白分半,观之恰一山一天。抬眼处,树高叶繁,有扭曲伸长者,有倒垂枝条者,有枝繁叶茂怒发冲冠者,有一茎独立支撑万叶者……清泉奔泻折叠,飞珠溅玉,哗然音脆。溪边树旁处处铺草,满目绿翠。更瞥一树如单掌伸指,萃绿意于掌指。过涧登行数步,左得小坪,有一超然巨杉,参天蔽目,仰不见顶,屹立千年,旁生小杉依偎亲昵,如爷孙相靠,合谓“千年爷孙树”。
巨杉之围,二汉难拥,匀称上长,通天不曲,树根凿洞,似弥勒笑口,前插燃余香烛,村民奉为树神。而小杉伸细枝环抱巨杉,尽显搂拥之亲。小坪前望,梯田层层而上,顶部新宇露角,有天宫之态。吾徘徊巨杉之侧,良久心叹,慨然造物之奇,心生万疑:杉载何年何月何时?何人所植?抑或天然自长?其母为谁?历几次飞雪?迎几许暴风?见山村多少变幻更迭?瞥溪泉怎变道挪流?至若梯田青而变黄,农夫耕耘收获,岁月流转几次,皆在巨杉脑海清晰。巨杉,村无人居尔先在,村将销匿尔在否?未来何方?民将何往?巨杉皆将一一目睹,记忆留存。山峦峰顶云雾,罩之又散,散之又遮,巨杉,尔还可见证几许弥漫?溪水经年奔泻,断之又流,旱久又断,巨杉,尔必能终见那次永息!巨杉,尔能亲睹近旁几许秋黄叶落、冬败衰草?巨杉,再历千载,尔是枯是盛?是时小杉千岁,尔智慧之生命又可续多少洪荒?巨杉,尔将寿终何年?巨杉,寿终后,尔又将历几载方化尘土?彼时,山峰削矮乎?梯田成林乎?虎豹啸谷乎?恐龙复生乎?抑或,人声愈鼎沸,峦崖耸更高,华灯耀五色,山谷遍仙宫?……
置身树旁,四顾静谧,正遐思翩翩,绪接古今,忽乌云陡密,山雨欲来。吾遂收思敛想,踩崎岖石径,飞步疾离。
待返停车处,众男女正与马老师挥手话别。诸客登车调头,鱼贯而去。而停车坪中,一黑一黄二牛犊,哞哞追随数米,似为送行。
行不过里,雨珠即点点击打车窗,顿时,青峦高嶂迷失于玻璃之外……
3、长坝道边探古亭
再十里,返至长坝村,吾因来时见道边有荒亭,内壁绘彩画,欲睹详容,遂乞廖兄停车,予于绵雨之中入亭探赏——
此亭右靠一房,左立三柱,内为两面通透空厅,正堂绘三幅壁画,亭顶木瓦为盖,苔蕨杂长,左外乱石蓬草,亭内有圆石凳一座,地积污水,间生绵草。
入亭细瞧正壁三画,中堂大幅为《松苍柏翠》图,所绘巨松苍劲虬撑,顶天扎岩,仙鹤左右翔栖,松边红梅绽放,朵朵娇艳若霞,近画矮竹墨叶,整幅着色富丽,构图合理,十分引人。两侧书对联:征途莫愁松柏林中可歇息;旅游造福寿星亭上好消遥。
而“消遥”定误,应为“逍遥”。
上联抬首书“美洲先生七旬慷慨建亭誌喜”,方知此为寿星捐建亭。
下联落款“上海外国语学院陈瑛敬题,戊辰冬书”,据“戊辰”推为1988年,然吾略疑:亭之衰败,三十载何至此乎?而上一“戊辰”为1928岁,该尚无“上海外国语学院”,予惑而百度,释疑心头,得“上海外国语学院创于1949年12月”,终断建造之岁为“1988”。风雨经年,岁月更迭,剥蚀亭内绚丽之姿,唯留蒙尘留垢、浊水遍地之衰,美洲先贤九泉有知,定老泪纵横,徒唤奈何!
亭壁左绘《疑是银河落九天》青绿山水,青峰叠层,飞瀑落天,一流三十载,依如闻声震。图之落款清晰显见“一九八八年”,更佐予断。
中堂右绘《白云深处有人家》图,图中绘一山径穿梭于数峰之间,屋舍点筑峰凹,远峰淡墨迷离,近峰粉黄皴染,似为山花,高处插天峰峦,意境险绝,峰间雾涌云荡,崖深难测。
亭柱、右墙另有数联,柱联为初建所书,墙联为后来者随笔挥洒,皆为俗联。多联缺字错句,吾网搜求全:其一蟠桃无实不()年;松柏有姿皆千岁。
【上联倒二字模糊不可辩,查为“千”,而下联对应又为“千”,可见书联者误将漏字书为“百”或“万”,网搜下联“有姿”为“有枝”,“千岁”为“百岁”,故此,全联应为:蟠桃无实不千年;松柏有枝皆百岁。】其二绿琪千岁树;明月一玉带。
【此上下联末字皆入声,怎符联规?吾搜其源,得原长联:绿琪千岁树,杖朝步履千秋永;明月一池莲,钓渭丝纶日月长。“钓渭丝纶”,当指姜太公直钩垂钓渭水,遇周文王之事。】
前二柱联可辩,书联者取联不准,胡凑乱猜,实属半壶文化。
以下四对均为右墙书诗联:其三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雅淡如花,有朝一日霜雪下,只见青松不见花。
【此诗第二句“淡”与“如”间漏一“不”字,据百度,诗为明代刘伯温名言,有多种版本:第二句有“青松冷淡不如花”,亦有“看看眼前不如它”。第三句有“有朝一日浓霜降”,亦有“有朝一日遭霜打”,然查无“有朝一日霜雪下”之说,诗意相近,倒亦无妨。】其四花开花落总常在,人是人非命不同。
【此联句查为:花开花落花常在,人来人往人不同。而“花开花落”之词,令吾脑际闪现陈眉公《小窗幽记》名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然世有几人不重利欲,不在宠辱。】能视宠辱为花之开落,去留为云之舒卷,皆须大清静、大修为之士。俗世扰扰,浮生易逝,欲海之深,名山之耸,几人不作风光耀世之思?唯无奈无常,可淡心断欲!】其五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其六敢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此二俗联,倒无字误,皆为古人悟世之言】其七
亭之中堂边侧有一纸联:又是一年芳草绿。行草书体飘逸潇洒,然下联已失,吾网搜出处,此为江西婺源理坑村之“云溪别墅”联,下联为“依旧十里桃花红”。而“桃花依旧”,令予不禁思起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思绪漫游,又忆张爱玲散文短篇《爱》之末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以上皆为追忆美好前尘,未能好好把握缘分,而今物是人非,心头频添无限惆怅之句。其八
亭柱还有一联:长寿幸逢好岁次。亦无下联,网查而得对句:高龄全靠新中华。
寿亭衰败之因,为村民无视文化之珍,一村一庄,无文化之蕴,若行尸走肉,恰庸俗脂粉,淡白寡味,怎禁流连?
离亭回车返行,细雨绵密,不急不缓,不狂不暴,然古亭之衰,久萦于心,耿耿于怀,挥之难去。
回程于吾乱绪漫思中悄然顺畅,不刻抵家,是时,雨停天阴,予心仍乱——惊艳马罗景美田镜如仙界;惆怅旧亭荒芜苍凉在苟延。
思之随性,笔之所倾,喃喃细语,不知所云。
然无论喜忧,永铭魅力童坊!
文末以诗抒怀,云:魅力童坊行 童坊中小弘国粹,书法育人特色明。辗转迂回奔马罗,梯田层层如镜映。高峰雾锁忽明灭,涧底巨杉钻入云。翠篁野菊迷白蝶,鸭戏浅池自游行。泉飞瀑落三千丈,屋舍点点袅炊烟。闲谈坐侃八万里,世外仙栖不肯离。青黛幻托青碧玉,仙水塘清仙指成。陶潜如临别南山,霞客如至遗百文。王维见之弃辋川,李白见之咏妙篇。古亭尘封寸寸史,衰败颓废痛我心。一峰一崖一溪涧,一花一草一风景。行行走走慢慢摄,山山水水树树情。 有探索,有感悟,有文采,真诚用心,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