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建言促发展】长汀县三洲镇:厚植绿色生态和客家文化 让历史文...
编者按:2022年1月,长汀县举办县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思考、深入研讨交流,形成资政报告。即日起,“长汀党旗红”将陆续刊发研讨成果,希望广大干部相互学习、促进提升,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长汀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三洲镇是融“历史、客家、红色、生态”文化为一体的千年古镇,素有“古进贤乡”的美誉。在县委全力建设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百姓富裕的闽西活力副中心的号召下,三洲镇将认真发挥好“红色、历史、客家、生态”等资源优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将三洲建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旅康养小镇。
主要工作思路
坚持保护为先,不遗余力深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三洲古镇较好地保存了众多宋、元、明、清时期建筑,有成片的民居建筑、礼制建筑、文化建筑、崇祀建筑、古街路亭等近70处,是客家丰厚文化底蕴展示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三洲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传统古村落。文化遗产的背后,镌刻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承载着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三洲镇将遵循“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龙岩市长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加快对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对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加大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力度,实行分类管理,特别是对未达到文物保护级别的古建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调动特色民居产权人抢救与保护的自觉性、积极性,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格局。
坚持建美生态,久久为功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尹力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要厚植绿色生态和客家文化,保护好古村落和原生态自然环境”。三洲曾是长汀重度水土流失乡镇,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和受益地,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了“开发性治理”的路子,实现了从“火焰荒山-绿水青山-花果满山-金山银山”的历史性转变,2004年习近平同志“六月回信”予以肯定和鼓励。如今漫步三洲,远山近水披绿漾波,山上田间淌黄流金。三洲镇将深入贯彻落实“林长制”和《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要求,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文章,让目之所及皆有绿意、皆为美景。深化“两治一拆”和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乱占耕地林地问题清理整治,破解“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困局,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愿景。努力建设高颜值高素质美丽三洲,探索“近零碳”示范区建设,锲而不舍向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全胜”目标挺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创活机制,建设“村美、民富、众乐”的振兴乡村。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洲镇因地制宜,坚定以“一心一意谋振兴,全心全意为人民”的理念,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跨村联建”建设,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文旅康养产业为抓手,实现各村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整镇推进乡村振兴。三洲镇将以古村落、湿地公园、沙滩河滩公园为依托,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股金变收益的转换路径,加快古村落3A级、湿地公园4A级景区打造提升。“串点连线”实施17公里汀江、南山河沿线连通工程,在原生态汀江景观资源沿线,全域布局农旅融合节点业态,畅通观光游线循环。出台措施引导群众以古民居资源入股等方式,参与餐饮、民宿等旅游业态开发经营,为旅游发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既打造家门口的景区,又实现家门口的增收,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
供稿:三洲镇党委
厉害了,码头 支持 加油 那些电鱼的电工,网鱼的网工搞掉点鱼都快没了https://www.fjctw.net//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31.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