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政建言促发展】长汀县童坊镇:坚持三色融合,绘就魅力幸福童坊...
编者按:2022年1月,长汀县举办县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思考、深入研讨交流,形成咨政报告。即日起,“长汀党旗红”将陆续刊发研讨成果,希望广大干部相互学习、促进提升,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长汀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宜业、宜居、宜游、宜养
近年来,长汀县童坊镇始终坚持发扬“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依托红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蕴养党史“红色”,蓄积生态“绿色”,厚植非遗“古色”,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养魅力幸福新童坊。
一、坚持绿富共赢,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尹力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强调,要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发展绿色高效生态农业和乡村文旅产业,推出更多“福”字号产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近年来,童坊镇因地制宜,聚焦挖特色、优产业,持续巩固传统烤烟产业优势,培育肖岭马罗梯田客家山稻旅游休闲农业,打造“药王谷”万亩林下种养基地,打响“童坊药膳”康养品牌,为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童坊镇将全面实施“稳农、活林、优游、强养”四马齐进带动镇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一是高质量稳定农业生产。扩大烤烟综合技改试点范围,探索建设“烟叶+烟后优质稻+N”多元产业园区,推动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同时,加快一二三产融合、产供销一体,提升“葛坪花生”“客家山稻”“红米黑米”“童坊米粉(玉粉)”等一批童坊特色农业品牌影响力。二是高标准做活林下文章。推广林果、林药、林菌、林花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扩大灵芝、七叶一枝花、土党参、黄精、五指毛桃、猴仙丹、兰花、茯苓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引进林下经济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林下经济产品附加值。三是高水平优化游养结合。以游养融合发展为重点,依托跨村联建,推动彭坊“龙藏寨”、药王谷“药膳”、肖岭马罗梯田“天然养生福地”旅游、康养一体发展。
二、坚持人民至上,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更幸福。
近年来,童坊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盯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现实条件下先后实施了上下湖岭桥、宋坊桥、红星小学、童坊中心幼儿园、童坊卫生院医技大楼、童坊日间照料中心等一批交通、教育、医疗、养老补短板工程,真正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程,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童坊镇将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河长制工作要求,持续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打造胡岭桥至青潭村山下桥漫步道和大埔、红明、彭坊沿河步道、湿地公园、景观公园等一批生态宜居精品工程。二是持续补齐民生短板。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推动X650南馆线童坊红明-馆前汀东段、X660龟岭隧道至童坊段路面改扩建工程,完成危桥改造2座,实施童坊足球场项目,争取半坑水库、汀东灌区、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落地建设等,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三是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两治一拆”工作,巩固“一革命四行动”成效,深入推进农村卫片图斑整改、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高标准推进镇村建房规划,严格建房审批,建立健全人居环境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同时,下大力气开展集镇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交通秩序混乱、沿街环境脏乱差、商贸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改善集镇整体形象,提升“魅力童坊”品质。
三、坚持文化赋能,着力讲好童坊故事
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抢抓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有利契机,发挥红色、历史、生态、客家等资源优势,打好苏区牌。
童坊镇偏居一隅,得天独厚的区位,造就了集红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独特优势,闽江源第一大峡谷“龙下峡”、千年古刹—“广福院”等远近闻名,汀东县红光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店哩)成功申报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童小鹏故居——畊读居完成修缮,打造非遗工坊1个,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遗传承人3名、市级非遗传承人4名。下一步,童坊镇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童小鹏故居——畊读居、长生岩党组织秘密活动旧址和汀东县苏维埃政府红光区旧址等一批红色圣地;打造千年古树森林公园、十里画廊龙下峡、黄金画卷肖岭?马罗梯田等自然风光;传承千年古刹广福院、省级非遗刻纸龙灯、汀州稻草龙、伏虎禅师信俗、单人踩船灯、闹春田等人文景观,讲好童坊“红色、绿色、古色”故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全面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供稿:童坊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