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笑到最后的人”——黄永玉先生与福建的不解之缘
昨天(13日)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黄永玉先生逝世
黄老是在现当代中国文化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艺术家,曾创作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庚申年猴票。
在福建
黄永玉有一段青涩岁月
时针再往前拨
一同回到那段黄永玉与厦门、泉州、福州
结下“不解之缘”的日子
感受那些美好与情怀
在福建省档案馆所保存的民国档案中,有几份当年黄永玉在福建生活的原始记录,其中包括厦门集美中学的入学登记表、成绩册,长乐培青中学的教员登记表等,档案中的名字是为旧名“黄永裕”。这些珍贵的旧档见证了黄永玉生命中那段颠沛流离的历史。年少厦门求学
1937年,12岁的黄永玉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厦门就读于集美中学,开始了他在福建五年的浪迹生涯。
厦门集美学校包括集美小学校、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幼稚师范等,校区环境优美、建筑美轮美奂,是闽籍爱国华侨陈嘉庚倾其一生积蓄在家乡创办的一个童话般的读书王国。
然而在集美时,除了美术之外,他对别的课程都没什么兴趣,况且数理化之类的他觉得“长大以后肯定用不上”。所以在集美中学黄永玉的成绩并不好,第二学期除了“美术”、“童军”两门为“甲”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丁”,平均成绩也是“丁”。
图为先生根据回忆画出的集美岑头街场景、安溪集美学校文庙安排大略
尽管在学校里黄永玉的纪律散漫、成绩又欠佳,被学校记过、留级,但他其实是爱读书的,天天腻在图书馆里,软磨硬泡地让当图书管理员的婶婶借书给他看。
黄永玉本就痴迷于美术,而集美当时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大学艺术专业的老师:郭应麟、朱成淦、黄羲等等。当时这些老师是黄永玉的偶像,给予黄永玉很多艺术上的指导,也是他走进木刻、雕塑等艺术殿堂的领路人。
青年黄永玉
1939年时,黄永玉就在老师朱成淦先生的介绍下加入了由木刻家野夫、金逢孙办的东南协会,并按照野夫写的《怎么学习木刻》开始他以刀为笔的创作生涯。黄永玉不久就在沙县宋秉恒的《大众木刻》上发表了处女作《下场》,拿到了平生的第一笔稿酬,他请几位铁哥们到中正粥铺一人吃了一碗多加胡椒多加葱姜的牡蛎稀饭,“吃得大家像群打了败仗的强盗”。
这一年,因为打架斗殴,伤人严重,黄永玉被学校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对于呆在学校里死读书的厌烦,糟糕的成绩,再加上这个“仅留一口气的处分”,令十五岁的他干脆一走了之,彻底开始了在社会上靠自己的本事挣饭吃的漂泊日子。泉州滋养少年时光
黄永玉先是流浪到福建著名的瓷都德化,在当地的一家瓷器作坊里当小工。
黄永玉手绘作品《德化窑的烧瓷人》
十五、六岁正是长个子需要大量营养的年纪,独自浪迹天涯的他却总是吃不饱,常常是买来当地价廉的特产竹笋来煮清粥充饥。在德化,黄永玉还收了两个“徒弟”,共同研习版画。但也正是因为替徒弟“报仇”,他背着装有木刻刀、木刻板以及高尔基、鲁迅和沈从文的小包袱离开了德化,开始新的流浪。
这一次黄永玉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泉州开元寺,经常上树偷采玉兰花的黄永玉邂逅了在此修行的弘一法师李叔同,这一老一少一见如故,有过一场精彩的问答,共同演绎了一段奇缘。
黄永玉手绘《开元寺的东西塔》
然而厚重的玉兰花瓣常常在无风的时候也静静的坠落;曾经传奇无数的弘一法师也静静的离世而去了。可惜的是他们相识的时间还没几天;而他在圆寂前四天留给黄永玉的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却仿佛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在泉州的时候,黄永玉加入了实为剧团的“战地服务团”,并担任美工,负责布景、海报。团长王淮先生很是赏识黄永玉,在他的支持下,刚刚十八岁的黄永玉刊印了自己的第一本个人专集《闽江烽火》,收入他之前创作的25幅木刻作品。
黄永玉眼中的泉州人“亲热、信任、好客”,因此与许多闽南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泉州的古城、试剑石、老君岩乃至方言,在他眼里都是鲜活的历史。他感受着泉州人的远古血脉,享受着泉州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欣赏着泉州人对待文化的认真愉快,并把这些记录在文字和画作里。
2016年,黄永玉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泉州,追寻70年前的少年时光,还专程到海交馆观看他的专题艺术展。他说是泉州人滋养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在展览现场,面对一幅幅自己的心血之作,他不时停下脚步,或会意一笑,或点评几句,言语中不失风趣,还不时插入一两句闽南语。
参观自己的展览时,黄永玉(中)笑得像个孩子。摄影/东南早报 潘登
在福州教书的青年时期
1943年,黄永玉来到滨海小城长乐,他先是在长乐的民教馆当了一阵子职员,之后又就教于长乐培青中学,当上了美术、劳作教员。
福建省档案馆的一卷档案里有两份长乐培青中学填写的1943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教职员一览表》,表内有关黄永玉的信息中“经历”一栏填的是“长乐民教馆职员”,职务一栏填的是“兼任教员”。
青年黄永玉
当时的长乐培青中学共有一百多个学生,对于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又毫无师长架子的老师,学生们都十分亲近,学起美术课来分外用功。
从长乐培青中学1944年3月填报给福建省教育厅的《各级学生前学期成绩一览表》来看,图画一课的成绩也是远远高于别的课程,每个学生都能达到80分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黄永玉在福州的流浪经历非常浪漫,吹着小号谈着爱情,那些关于青春的日子,永远活在他的回忆里美好而永恒。
包括那福州,有这样的文字留存:
“我年轻时节衣缩食,在福州仓前山百货店买了一把法国小号,逃难到哪里都带着。刻完了木刻就吹吹号,冀得自我士气鼓舞。那时,我刚刚认识第一个女朋友,远远地看到她走近,我就在楼上窗口吹号欢迎。女朋友的家人不许她跟我来往,说:‘你嫁给他,没饭吃的时候,在街上讨饭,他吹号,你唱歌。’”
——《音乐外行札记》
黄永玉与妻子张梅溪
1944年结束了在长乐一年的教员生活,黄永玉跟随福建永春的壮丁团出发前往江西,开始了他新的萍踪无定的流浪生活,并且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此后,曾经走过大半个省的福建及在此期间度过的那段青涩的、透过岁月的帏缦看去已成浪漫的长大经历,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无论是逃课、打架、上树摘玉兰花的顽皮,还是饿肚子的记忆和对他好让他感受到家庭温暖的好人,都是他一生感念,无法忘怀的,并且在他所写的大量回忆性散文《示朴琐记》、《太阳下的风景》、《蜜泪》中有着详细而生动的记叙。
黄永玉艺术细胞的萌芽可能在其幼时就已形成,但他艺术生命的长大特别是木刻艺术的开端、学习和长大阶段,却是与福建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今回溯黄永玉在特殊年代里仗剑走天涯、特立独行的别样经历,我们感佩于他的行侠仗义,感动于他的无拘无束,更为他在福建的长大经历而感叹不已。
黄永玉与家人
他是鬼才画家
也是现实版的老顽童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972201392889167873黄永玉的一生诠释着“传奇”二字
他身上有很多标签
率性、童真、有趣
乐观、智慧、有个性
《人物》在专访《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中这样描述他——
黄永玉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笑到最后」的人,他的人生或许是一种提醒: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只要活下去,眼前经历的一切困顿、绝望、无可扭转的败局,都会在活到99岁的时候变成笑话。人只要笑,就没有输。黄永玉的存在证明了一项不会磨灭的人性真理——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14岁,开始发表作品
23岁,成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
28岁,小学文凭的他成为央美最年轻副教授
32岁,创作出中国版画经典之作《阿诗玛》
56岁
创作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
庚申年猴票,36年升值15万倍
结婚五十周年时
黄永玉还特意买了一把小铜号
吹给张梅溪听
83岁,登上时尚杂志封面
99岁,计划创作100张新画
筹办百岁画展
......
提起黄永玉
林青霞一脸崇拜:
“他是我见过'90后'最年轻的汉子”
白岩松直言:“我这辈子的目标
就是老了能成为像黄永玉一样好玩的老头”
梁羽生评价:“金庸是大侠
黄永玉当为怪侠”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
专门给他写了句词:
“你是个妙人,是个少年狂”
黄永玉与妻子张梅溪
2020年,他曾亲手写下讣告
送走相伴74载的挚爱张梅溪
他曾和妻子讨论自己的身后事
死前开追悼会
“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
99岁时
他还在计划创作新画
黄永玉还是
2023年兔年生肖邮票设计者
他的人生充满着智慧、乐观、豁达
让我们从《八年》里的一段话共同品味
新鲜幽默不耐储存。
幽默的组成是丰富的人生学识,高俯的优雅,
冷隽瞬间的判断力和宽宏细致的怜悯心。
一阵过耳的清风,一种醒脑的馨芳,
一点会心的微笑,一指心灵的弦拨。
它不是讽刺,它不流血,当然更不是笑话。
一般人听得懂笑话,不一定能感悟幽默。
先生,再见!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综合央视新闻、侨号 CHINESEHORN、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东南早报微信公众号、集美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金铭
审核:雷光美、倪斌
转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