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41407
注册时间2008-10-16
最后登录2020-10-30
威望0 点
好评度6 点
金钱303904 金币

中尉
  
|
发表于 2009-3-20 0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汀人主食历来以大米为主。面食只作节日加餐或款待客人之用。日常三餐,多数早晚粥,昼(中午)干饭,农村早粥加杂粮(番薯、芋子),俗称“粗饱”。建国前,常常“粗饱半年粮”,歉收时则以杂粮为主,甚者番薯渣充饥。
1978年后,城乡各户多有余粮,但汀人三餐多保持二稀一干习俗。面条、面制品现已为城关群众主食品种调剂之一。濯日、四都、宣成一带有“藏番薯”习俗(用盐水腌渍成)风味特别。
家常便菜:腌菜干、萝卜干常年不断,配以时令青菜:白菜、芥菜、苋菜、血蕨、包菜、藜瓜(黄瓜)、番葡(南瓜)最普通。家家户户均制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萝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还有豆酱、豆腐乳,均是汀人家常莱。
大米制作的粉干、钵糕、笼床糈,均为汀人爱食之物。
粉干具有洁白嫩细、柔软滑韧特点,汤煮、干炒均味美可口,闻名省内外。此外,糯米制作糍粑,大禾米制作之米果,是长汀农村年节传统食品。
赞!!!

额。
豆制品,最著名是豆腐干,历史悠久,为汀州八干之一。精工制作,色香味均佳,是馈赠宾客上好礼物,也是远方游人爱吃食品。
包肉丸、灯盏糕,是汀人普及的油炸小食。街头巷尾常见。名曰“肉丸”,实与肉无关。明末清初为一野生植物”蕨子”的球根(形似小儿拳)磨汁油炸制成的,炒煮味似肉而得名。后来此物长汀少见,于是改用番薯粉做。肉丸煮吃炸吃,味道均美,又香又滑。灯盏糕,城乡均很普遍,男女老幼喜欢,乡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互相馈赠。另外,包薯包哩,也是长汀民间著名食品,金黄香脆,味美可口,常配酸辣蛋汤饷客,视为山珍。
汀人肉食,历史上偏受猪肉,多下吃牛肉、狗肉,而爱吃白斩姜汁鸡、番鸭、草鸭、烧大块,家用传统菜有氽猪肉、干蒸猪肉、红烧肉。兔肉,乡间盛行,皮嫩滑、肉香美,烹调得法,胜过鸡肉。建国后,随着汀人生活水准提高改善;人们对肉食的偏爱,发生变化。 1980年后,人们偏爱牛肉、狗肉,认为营养丰富。不登大雅之堂的狗肉,现也常为宴席上名菜。
汀人爱喝家酿酒,用特产糯米制成,素享盛名,味纯香甜,度数适中,不易醉人,妇孺皆喜欢。酒酿(又称酒子)更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
饮茶多用碗,解渴为主,有时用来当汤淘饭,常云“粗茶淡饭”。
汀人好客著称。宴请宾客,民间素兴“四盘八碗”, 1980年后发展到六盘九碗。莱肴有嫩席、粗席之分。结婚、做寿多用嫩席,普通的八碗有:氽猪肉、上料鱼丸、白斩鸡、烧大块、笑包、炖猪肚、莲子汤、红烧鱼。四盘是炒肉片、炒鱼片、烧肝花、炸生丸。
1980年后则下大分粗嫩席,也不分喜宴丧宴,越办越排场。一般是双鸡一鸭,或加双鸽,配入党参、枸杞、洋参之类补药,新兴还有麒麟脱胎(猪肚包狗子)等,普通鱼丸、粉丝几被淘汰。
出菜次序,汀俗历来氽猪肉为头道菜,谓之“诸事大吉”,鱼放最后,俗说“鱼来菜止”,现则放在头道或中间出者均有。
对于甜、酸、苦、辣,长汀人并无偏好之癖,不少人爱吃油炸的食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