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991
注册时间2005-2-13
最后登录2021-9-24
威望5 点
好评度29 点
金钱354182 金币

少校
 
|
发表于 2012-7-1 01: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福建龙岩来自: 福建龙岩
http://www.mxrb.cn/szb/html/2012-06/27/content_42729.htm
长汀(当年应称汀州)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有“红色小上海”之称。有必要从历史、文化、时代的视角,对“红色小上海”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作全方位的分析和探讨,挖掘其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一、从历史的角度对“红色小上海”形成的历史原因作深入分析,可知古汀州的发展是“红色小上海”形成的深厚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是“红色小上海”形成的直接动因。
汀江航运发达,汀州自唐代始即为闽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革命初期,汀州人民受到大革命、南昌起义军路过的熏陶,于1927年9月建立中共长汀支部。从此,汀州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解放长汀,发现了汀州这块革命绿洲,朱德称“长汀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31年9月,红军再次攻占长汀城。10月,成立了中共汀州市委和汀州市苏维埃政府。1932年2、3月间,先后在这里成立了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福建军区。从此,汀州成为福建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党和苏维埃政府根据汀州原有的经济基础,结合革命战争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以促进汀州工商业的发展。汀州市苏维埃政府致力于发展工业生产,大力发展合作社商业和对外贸易,造就了“红色小上海”的繁荣,保障了军需民用,有力地支援革命战争。
二、从文化的视角研究,“红色小上海”是客家文化与革命文化交融的结晶,体现的是苏区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说,“红色小上海”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品牌。
从社会学的角度审视,“红色小上海”既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汀州纯正浓厚的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和共产党倡导的革命新风尚相互交融,在苏区时期得以发扬光大。苏区的经济政策也体现了红色工商业的文化内涵。从大文化眼光审视,经济学既是经济研究的范畴,也属文化研究的范畴。当年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到汀州调查,指导经济工作,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红色小上海”不仅有繁荣的经济,还有繁荣的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古汀州的经济和文化基础。汀州作为闽赣边界的重镇,不仅是经济的枢纽,也是文化的汇集地。汀江航运输入的不单是商品,还有外界的信息和先进的文化。毛泽东1929年首次入闽后,通过汀州这一文化窗口,找到了许多大城市才看得到的报刊,得到了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幻信息,才作出了创建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决策。
汀州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城市,在这里举行了许多文化体育盛事。汀州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创办了红军印刷厂和闽西列宁书局。卫生方面有福音医院这样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红色医院。这些足以证明苏区汀州社会和文化事业建设也是成就卓著的。“红色小上海”的文化发展和战略地位,在中央苏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红色小上海”不仅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央苏区的文化中心。“红色小上海”是一个响当当的红色文化品牌。
三、从时代的视角研究,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高度,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对“红色小上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进行多角度的审视,以推动福建老区建设和海西发展。
首先,要总结“红色小上海”的历史经验,以提高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第二,要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需要出发,在研究中要将“客家首府”和“红色小上海”这两张文化品牌紧密联系,相互辉映,以发挥它们在当今的文化创意和旅游发展中的优势。第三,要科学规划,创新方法,将“红色小上海”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此,一要将“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列为省或国家社科研究项目,组织全国和省有关专家共同攻关。在这一大课题下可列出若干子课题。通过项目带动,进一步挖掘“红色小上海”的史料,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打响“红色小上海”这一红色文化品牌。
二是要从打造“红色小上海”文化品牌的高度,来认识汀州文物旧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做好调查并加大保护力度,充分开发利用。这是汀州古城保护的时代新要求。三是要加大对“红色小上海”的宣传,提高长汀苏区的知名度。应该将“红色小上海”与“红色闽都”、“客家首府”一起,作为长汀的三张旅游文化名片。
(来源:闽西日报,2012年6月27日;作者:汤家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
——本文为纪念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龙岩市委、龙岩市人民政府于2012年6月29日在长汀县联合举办“纪念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主要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