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28:59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482690.jpg

德国犹太画家白绿黑,1940年从德国来沪避难, 1949年移居美国。

曾创作大量反映中国人民生活的版画作品, 一部有关他在上海创作的作品集已于1997年出版。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488757.jpg

白绿黑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的海报。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480949.jpg

弗里德里希•希夫的漫画 “我爱中国人”。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29:14

新中国成立后仍在华安居和工作的犹太人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7098.jpg

上海犹联1955年7月至1956年7月年度工作报告。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3903.jpg

上海犹太人于1949年6月1日成立了上海犹太社团委员会(简称“犹联”),该委员会成为解放后中国境内的主要犹太人组织。这栋楼曾经是上海犹联主要的活动中心。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29:34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1079.jpg

罗伯特•哥德曼, 1940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犹太难民家庭,直到1958年离开上海。

这是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给哥德曼补发的出生证明。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3833.jpg

哥德曼1958年与中国朋友在外滩合影。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3181.jpg

20世纪50年代中, 一批留沪犹太人与他们的中国朋友举行聚会。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0825.jpg

玛拉•莫斯塔芬1954年出生于哈尔滨,这是她与她的父母在松花江上太阳岛边泛舟, 摄于1956年。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645283.jpg

萨拉•伊麦斯为俄国犹太人列伊•伊麦斯与中国妻子所生,解放后长期居住在上海,1992年移居以色列,成为中以建交后第一位定居以色列的中国犹太后裔。

图为以色列总理拉宾接见萨拉•伊麦斯。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29:49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809154.jpg

叶华解放后一直留在中国工作,并加入中国国籍,为全国政协委员。

这是1995年叶华在柏林德中友协组织的萧山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作讲演。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804706.jpg

前面提到的金诗伯,解放后任山东大学教授。图为他正在辅导研究生。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808087.jpg

新中国成立后沙博理担任外文出版局英文专家,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介绍给世界。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这是沙博理1991年与全家合影。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30:06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800036.jpg

爱泼斯坦解放后任宋庆龄创办的《中国建设》杂志总编辑,还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这是邓小平祝贺爱泼斯坦70寿辰。摄于1985年4月20日。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954981.jpg

1991年建立的卡迈尔犹太学校促进了香港的犹太教育。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953101.jpg

台北举办的希伯来语班。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955176.jpg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上海等地又出现了由商人、外交官、专家和留学生组成的犹太居民群体。这是今日上海犹太人正在过哈努卡节。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30:20

“中国犹太人”及其中国情结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952719.jpg

朱迪丝•本-埃利泽在以色列拉马特甘家中。摄于1993年。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954370.jpg

出生于天津的伊沙贝尔•梅纳德(右一)现居美国,这是她与女儿和孙女回到故里寻梦。

1996年她出版了她的自传《中国梦——犹太人在天津长大》。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30:42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3953689.jpg

1923年出生在上海的瑞娜•克拉斯诺说:“撇开国籍不谈,上海就是我的故乡,我生在上海,长在上海。”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1850.jpg

利奥•哈宁,曾在中国长期生活,现居洛杉矶,仍对中国一往情深。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7298.jpg

前面提到的伊沙多尔•马吉德,曾在山东曲阜和上海长期居住,现为澳大利亚著名的企业家。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5893.jpg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从事中国研究的著名教授埃利斯•约菲,他在上海长大。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31:00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8921.jpg

西奥多(特迪)•考夫曼,在哈尔滨长大,现为以色列前中国居民协会主席和以中友协会长,

其父A•考夫曼曾是哈尔滨犹太社团领袖。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2012.jpg

耶胡达•哈列维,1937年出生于上海,现任以色列巴里兰大学副校长。

图为哈列维先生重访上海时与中国学者交谈。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2869.jpg

耶路撒冷米尔经学院的几位“老上海”。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31:24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1515.jpg

1985年上海联谊会在美国纽约举办重聚活动。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110924.jpg

6位出生在上海的犹太难民的子女在萨尔茨堡合影。

站者左起:玛利奥•舒伯特、彼得•芬克格鲁恩、伊娃•格鲁丁。

坐者左起:彼得•克瑞帕斯、索妮亚•缪尔伯格、伊丽莎白•冈尔贝格。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5010.jpg

1988年上海联谊会在耶路撒冷举办重聚活动的广告。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4765.jpg

以色列科学院副院长哈伊姆•塔德莫尔院士在哈尔滨渡过了童年。

这是他会见来访的哈尔滨代表团。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5410.jpg

前面提到的马易尔的外孙白慕申,1995年9月1日出任丹麦驻华大使。

图为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接见白慕申。

梦幻之乡 发表于 2008-11-21 01:31:56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4199.jpg

白慕申大使全家合影。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0087.jpg

前面提到的阿里耶•马林斯基在天津长大。这是他的儿子1991年重返天津,在当年故居前留影。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5376.jpg

丽贝卡•托伊格在以色列主持来自中国的塞法迪犹太人重聚活动。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277560.jpg

伊夫•克莱默(父姓伯恩斯坦)出生在上海,她回到当年上海旧居,发现“密苏扎”(犹太人门上传统饰物)仍在她当年出生的房间的门上,不禁激动万分。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423177.jpg

前面提到的塞穆尔•穆勒出生在天津,现为以色列著名企业家,仍能讲一口标准的天津话。

图为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1998年接见访华的以色列军事代表团时与塞穆尔亲切握手。

美国南加州大学著名教授彼得•伯顿,波兰犹太人,在哈尔滨长大。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427028.jpg

图为《黑龙江日报》登载伯顿教授重返“故乡”的消息。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428865.jpg

1997年在澳大利亚重聚的上海犹太人及其家属。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429140.jpg

1982年7月一批天津犹太人回到母校(现天津第二十中学),与当年同学合影。

http://i212.photobucket.com/albums/cc137/picaroshen/W020070726509294421688.jpg

犹太难民的中国老邻居于2004年在上海虹口重聚,他们大都已年逾8旬。

图片由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新闻办提供。
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在华犹太人的历史(463P)